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犯错)把犯错误的权力还给孩子

(2012-04-24 12:07:15)
标签:

育儿

犯错误

创新

尝试

自我反省

分类: 评论征文

人无完人,孰能无过?

人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做起来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脾气暴躁的某人常把犯错误的下属训得狗血淋头,我在旁边时常听着就觉得肝儿颤:这人得多心寒?积极干活,却因为干得不完美,不符合预期,就被训成这样,以后谁还不会躲你远点?

又想起前一段某人批判中科大的少年班,称这些少年班的所谓天才学生少有成为“真正的科学家”的,俺在后面跟帖:放眼整个中国,这么几十年,能有几个真正的科学家?这么来要求少年班,是不是太苛刻了?

事实上,我觉得,中国的类似少年班这样的创新,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归根结底,还是周围环境是太苛刻了——不允许任何人犯错误,则很多的创新就无从发芽,只能扼杀在摇篮里——

对于孩子,我们未来的希望,她犯错误时我们应该怎么对待?

 

首先,从思想上,我们要允许孩子犯错误。

如果不希望她的创造性天赋被扼杀,我们必须意识到,孩子和我们是不一样的个体,她的出生,并不是要重复我们的生活和经验,而是要有她自己的与众不同的体验。

很多时候,因为不希望孩子“犯错”、“走弯路”,我们就迫不及待地把一切“后果”提前告知:“玫瑰花上有刺,会伤到你的手”,“如果你不肯给别人分享你的食物,别人下次也不会给你分享了”,“前面太滑,会摔跤的”,“不能光脚丫,这地上钉子玻璃啥都有,会扎你脚的”——

在这些警告下,孩子会怎么想?会不会束手束脚,想做一件事,却因为担心某种后果而不敢动手,那种孩子父母会喜欢吗?

 

第二,“犯错”概念的界定。

当孩子做了某一件“错事”时,家长需要确定,究竟是孩子错了,还是家长的观念错了?很多时候,孩子的想法和我们的想法并不一样——即便是大人之间,也会因为想法不同,需要反复沟通,才能彼此了解,总不能总以大人的眼光来看孩子吧

比如,一个3岁的孩子看见一个玩具很好玩,就把她装自己口袋里,这种行为,大人可以定义为“偷”,从而对孩子一顿臭骂;也可以认为是因为孩子对于一些社会规则还不了解,只是心平气和地告诉孩子,别人的东西不能拿,你看那谁谁谁找不到这件玩具,特别着急,着急得都哭了,把玩具还给她吧。

 

第三,孩子真犯错,也要尽量淡定处理

有一次,可可上游泳课时,把游泳包落在了游泳馆,正好我去接她,老师们告诉了我这件事儿,并说,已经给游泳馆联系过了,下次游泳课时再取回来。

我接到可可后,什么也没说,可可却惦记着这件事呢,问我:妈妈,我把游泳包落到游泳馆了,你怎么不批评我呀?

我哑然:在孩子心目中,早就知道自己犯错了,我还批评啥?

我说:可可已经知道自己今天粗心了,以后不会再把游泳包落下了,所以不用妈妈批评了——

我安慰可可:这件事老师已经告诉妈妈了,老师说已经和游泳馆联系过了,下次游泳的时候,就能把游泳包取回来——

从这件事可以想到,当孩子犯错时,一定要尽量抑制自己的情绪,淡定、再淡定,要相信只有在冷静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想法,更好地指导孩子

 

第四,该爆发时还得爆发,快速扼杀坏习惯的萌芽,培养新习惯

虽然多数时候,可娘都是宽容的,但我也认为,有的时候,还是需要从严的

比如出现了坏习惯的苗头,就需要毫不犹豫地扼杀、不留一丝半毫的余地

前两天,可可因为长期不做老师留的作业,桌面太乱,就被可爹收拾了一顿,扔掉了桌面上所有的东西,并且责令她立刻完成所有作业,这天晚上,可可哭着开始,一直做了2个多小时,最后做作业做上瘾了——这种事,可娘其实不太擅长,所以可爹做的时候比较多,可爹不在家时,出现这种情况,才由可娘来客串一下“爸爸”——

这么处理的结果,是快速地建立新习惯——昨天回家后,可可就是主动完成作业的——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爆发之后,亲子关系的修补:昨晚上可可说可爹老打电话,所以,他的宝宝就是电话,我说不是,他的宝宝是你,不是电话,可可还是同意的,说,他虽然在打电话,但是我让他帮我找吃的,他一边打电话,一边帮我找了——OK——

 

第五,鼓励孩子自我反省

与其监督孩子,不如鼓励孩子就自身行为进行反省,之所以总结这条,是因为有一次可可自我反省了一下:

以下引自前两天的博文《大自然这本书——游北京后花园

晚上9点,可可告别雪儿回房间了,突然对我说:妈妈,我觉得我今天有点过分——

我问:啊,你说说,你觉得什么地方比较过分啊?

可可:我碰倒了雪儿,她哭了,我就生气了——其实我不应该生气——;还有,我给雪儿果冻,她想要粉红色的,我也想要,就没给她粉红色的,我应该给她的——

可可叨叨了一堆,可爹表扬:知道反省了呀

我却担心可可以后会束手束脚,赶紧表扬:可可,其实我觉得你今天表现特好

可可:为啥呀?

我:第一,你给朋友分享好吃的,虽然你没有给她粉红色的,但是那是因为粉红色的只有一个,你想留给自己,这是可以理解的,你给了她一个橘色的,也是很好的,说明你是一个乐于分享的人;第二,你和小弟弟交上朋友了,小弟弟给你分享吃的,你让他给雪儿也分一个,说明你很重感情,有了新朋友,也不忘记老朋友;第三,你从秋千上摔下来,肯定会有点疼的,但是你没有哭,说明你很坚强;第四,最重要的是,你知道反省自己了,这可是好大一个进步噢——

孩子能够自我反省,就是走上了一条自我成长的道路,我觉得,可以说明我们在处理孩子“犯错”问题的方法还是适合可可的,您觉得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