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娃娃亲男朋友女朋友育儿 |
分类: 评论征文 |
说起娃娃亲,我第一反应就是可可小班的时候,班上的老师给每个男孩女孩配对,而且老师自己也找了两个男孩当小男朋友——当男朋友不听话时,老师会把女朋友叫过来,帮着老师劝说,男孩妈妈往往都会感叹:“女朋友”的威力比妈妈还大!
即便当时我们对此也没有太多办法,即便大人之间有时候也开开玩笑,真正说起来,我对此事还是很反对,因为我认为这事之所以大家争议,它确实会给当事的孩子带来一些认识或者感情上的偏差:
第一,这是一种贴标签行为。一般情况下,我们应该避免给孩子贴标签,说这个孩子笨、没天赋之类的。娃娃亲,其实也是一种贴标签行为,某某某是我最好的朋友,别的人不能动,不能靠近,否则,但第三者论处——家长还是好好想一想,即便只是友谊,为了一颗大树,舍了一片森林,值得吗?
第二,不利于孩子建立自己的判断能力。老师或者家长,指望小女朋友帮忙管孩子,是不是也太功利了?或者说是太无能了?理想状态下,做一件事或者不做一件事情,应该都会有各自的根据和道理,家长和老师应该通过清楚的解释和耐心的沟通,让孩子明白这些道理,而不是简单地用女朋友这么说了,男朋友你就得这么做,这其实暗藏了一种威胁——你不听我的,我就不给你当女朋友了,或者不和你玩了——
第三,容易让孩子分不清友情和爱情。家长指望两个孩子长大了还能互相扶持,其实,长大了,能不成为陌路就不错了。谈过恋爱吗?分手后的一对儿恋人,最终成为朋友的多,还是成为陌生人的多?孩子以后该怎么看待对方?他们该怎么判断这种娃娃亲,究竟是不是真正的爱情,是不是可以和对方走入婚姻?
第四,没有对时间的正确认知。当青春期来临,早恋猛于虎的时候,家长该怎么去说服孩子,现在不是你们谈恋爱的时候,你们有更重要的事情做,或者先立业后成家——所有的道理,在娃娃亲面前,都不成立,因为娃娃亲本身,就是在不对的时间做了某些不应该做的事——家长其实是开了个玩笑,可是孩子哪里知道什么是玩笑。
也许我说得严重了点,但是我觉得家长有责任保护好孩子的感官,在孩子形成自身人生观价值观婚姻观爱情观的过程中,少给点混乱不清的东西。
但是拒绝娃娃亲,并不是拒绝异性友谊,还是要约着小朋友一起玩,不管男女。孩子可能会偏向于选择同性别的玩伴,但是家长适当引导一下,也不会拒绝特别熟悉的异性玩伴。就把这些朋友都当娃娃亲来维持接触吧。纯纯的友情,从小玩到大的发小,其实也挺好的。这份感情究竟是友谊,还是爱情,还是等孩子长大了,自己来确定吧,家长还是少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