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送我一句话“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由于才疏学浅,以前真没听说过这句话,更别说明白它的含义了。查阅了很多的资料,但是还是似懂非懂,我把自己查找到的一些资料梳理了一下,供大家一起欣赏!也想让大家来给我解惑。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是唐代司空图在诗品二十四则中,品其“雄浑”时所言。原诗是这样的:
《雄浑》
大用外腓,真体内充,反虚入浑,积健为雄。
备具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匪强,来之无穷。
原诗的意思是:“雄浑”,是一种巨大力量的体现:“大用外腓,真体内充”。它有如“荒荒油云,寥寥长风”,它之巨大,足以“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这种巨大无比的事物,大得无法具体描绘,故唯有“超以象外”的表现手法,才能“得其环中”。这手法便是“虚”,唯有“返虚”,才能“入浑”;“积健”,才能“为雄”。正因为它无比巨大,是“健”的积合体,无边无际,无穷无尽,而不是某一个别的强硬之物,故曰“持之非强,来之无穷”!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就是“返虚入浑”,上句为虚,下句为浑,此云“雄浑”境界的获得,必须超乎言象之外,而能得其环中之妙。“环中”之说源于《庄子》,《齐物论》云:“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蒋锡昌《庄子哲学·齐物论校释》云:“环”者乃门上下两横槛之洞;所以承受枢之旋转者也。枢一得环中,便可旋转自如,而应无穷。此谓今如以无对待之道为枢,使入天下之环,以对一切是非,则其应亦无穷也。又《则阳》篇云:“冉相氏得其环中以随成,与物无终无始,无几无时。”郭象注云:“居空以随物,物自成。”也就是说,一切任乎自然则能无为而无不为。说明此种雄浑境界之获得必须随顺自然,而决不可强力为之,故云:“持之匪强,来之无穷。”这实际也就是《含蓄》一品中所说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孙联奎《诗品臆说》云:“‘不著一字’即‘超以象外’,‘尽得风流’即‘得其环中’。”
“超以象外”多用于形容诗文意境雄浑、超脱。也可以理解为:超脱于物象之外,比喻置身世外,脱离现实的空想。
我这人有点理想主义,对人情事故很淡薄,再加上工作能力较强,难免遭人嫉妒,受到小人的中伤,却不知道怎样去应对。朋友很了解我,知道我最近遇到一些事情不开心,所以送我这句话“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一层意思是想让我置身事外,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另外一层意思是让我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是一种面向自己的本真生存去筹划自己人生之路的态度。一切任乎自然则能无为而无不为。
提高应对能力是一种能力锻炼,我们是单位人、社会人,我们不可能脱离社会,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注重一些细节,“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注重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对人对事要“超乎言象之外,得其环中之妙,以应无穷”。
我的理解也不知是否正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