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踩着佛像过河——小说《艾子》的N条释义(二)

(2011-04-08 13:48:29)
标签:

杂谈

  二、

上面讲的是小说的思想内涵,下面我们从艺术角度来谈。这部小说的艺术手法是十分高妙的。仅仅数百字,就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奥妙无穷的佛家故事,埋下了无数的伏笔,在结尾留下了无数的可能。可以这么说,东坡先生交给了我们一个“接力棒”,期待我们写出无数篇续集,这些无数篇续集完全可以写成一部部数千字、甚至上万字的小说。

在古代,常有“诗画一体”的说法,就是说诗画一家,诗人王维就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么写小说和作画,也有相通之处。结合一下西方的绘画艺术,我们来谈这部小说。在西方现代派的画家中,我对达利的画情有独衷。

有的时候,当我们站在某个伟大作品前,会觉得恍然大悟,会感到醍醐灌顶,好象受到了某种启发,终于大彻大悟了。可是,这种突然间一眼看破的艺术品会让人对它的价值产生怀疑和贬低。然而,这样的感受在看达利的画时是不会产生的。达利的画是描述了一个谜团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达利有幅名画:《海边出现的脸孔和水果盘。在这幅画中,初看起来,背景是一片海滩,上面有海水,沙滩,山岗,隧道,高架桥。如果你看得漫不经心,满足于表面印象,只会觉得这是一幅普通的画而已,但是却又有别于一般的画——你仿佛觉得里面隐藏着什么,有什么神秘的喻意,却又无法言传——问题就在这里,这就勾起了你的兴趣,你想多看几眼——神奇的景象出现了,画面浮现出了另一些零零碎碎的图象:那座山岗呈现出一个狗头的形状,隧道口就是狗的眼睛;跨海大桥又是套在狗脖子上的锁链。狗的躯体中部由一个盛满梨子的水果盘构成,水果盘又融合在一个姑娘的脸孔中,姑娘的眼睛由海滩上一些奇异的海贝组成………
     在此之前,大多数绘画作品,一个形状,一种色彩只表示现实中的一种事物;而在达利的画中,每个形状同时表示几种事物,这很象我们文学语言中的双关语、多边语,一个句子会表达多意思。从思想的角度讲,这样的文学作品更有内涵;从语言的角度讲,这样的写作方式提高了文字效率和表现力:形像的法就是:“一言九鼎”

      小说〈艾子〉中的语言特点,就很有点象是达利的画作。艾子说的那句话:“鬼怕恶人”,这个鬼,指的是大王,也可能指的是小鬼。如果指的是小鬼,这句话就要这样解释:因为小鬼不敢自己去惩罚恶人,所以挑唆大王去惩罚,所以是“鬼怕恶人”;也可能不是小鬼,因为他要求大王去惩罚,可能是在向大王请示,只要大王一声令下,小鬼就会马上把恶人拖下水,所以小鬼不怕恶人。如果不是小鬼,那就是大王。因为恶人不信他,所以怕惩罚不力而失去威信,所以说只好让善人做牺牲品。看来,“鬼怕恶人”更有可能指的是大王。说到这一步:“鬼怕恶人”一句话就指出了两个角色:小鬼和大王;更深入地讲下去,就是小鬼开口第一句:“大王居此为神”,一个“神”字,牵扯出许多岐义:如果把“鬼怕恶人”中的鬼理解成大王,而大王又是居住此地的神,那么就会得出这样一个看似荒诞的结论:神就是鬼。讲到这里,这个鬼就扮演了三个角色:小鬼、大王和神。

    小鬼说的那句话“反为愚民辱之”中的“愚民”,即是指前人,也是指后人:前人之“愚”,“愚”在找不出其他的木头过河;后人之“愚”,“愚”在只是把一尊佛像迷信为神明。东坡先生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不直接写成“反为前人辱之。”如果这样写,就不会有后面的对话,更不会有想像的空间。

最后,小说用文字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达利式的画面:木头立在庙里是佛像,搭在河上就成了一座桥……

记得在某本杂志看过一种有趣的电脑合成图片:表面看上去,是由无数个红桃心组成的图片,图片有一行小字:凝视画面两分钟,你就会有神奇的发现。我屏声敛气,凝视画面——慢慢地,隐隐约约地,在红桃心的画面之后,另一图象慢慢浮现出来:在许多个红桃心组成的背景图片中,爱因斯坦的方程式“E=mC平方”突然出现,画面呈现出一种浮雕般的立体感。《艾子》就像是这种合成图片,是一部有着立体感的小说。从艺术性来总结,就是老子所说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艺术的至高境界就是言简意骇、质朴平淡,于平淡中蕴藏着神奇,于质朴中包含着哲理。这是一部超越时空、具有三维空间立体感的小说。它的奥妙和神秘,将会在未来的时光和世界里发挥着更加深远的影响,期待着人们做出更加惊人的发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