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印象
(2008-12-04 10:07:29)
标签:
哈尔滨印象夜幕下的哈尔滨一叶扁舟沭阳文化 |
分类: 我的故事 |
9月初,因为女儿在哈尔滨上学,我们一家去了一次哈尔滨,一共待了七天,就算是来个七日游吧。又因为《夜幕下的哈尔滨》的缘故,对这次哈尔滨之旅充满期待。
从我们这里到哈尔滨,晚上9点50分的火车,第二天下午5点11分到达,19个多小时,比我想象的要快。
从北京站起,车上说赵本山那样话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那样的腔调,那样的语气,听了,觉得很有意思,都像赵本山,都像小品。进入东北境内,满眼都是成片的玉米、成片的大豆,说是满眼,说是成片,是因为火车咣当咣当了很长很长时间以后,窗外还是那一片玉米、那一片大豆,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到达哈尔滨,第一眼的感觉非常糟糕:哈尔滨火车站太脏、太乱!站前广场坑坑洼洼,到处都有黑黑的积水,人乱跑,出租车乱行驶。一般的火车站都不太好,但像这样脏乱的,我还没有见过。几天在城区看,情况好点,但总的来说,整洁的程度的确有点不咋的。说实话,女儿在这里读书,爱屋及乌,希望哈尔滨能更好。
在火车站好不容易坐上出租车,好像这里的司机都比我们那里的喜欢说话,说句东北话,就是喜欢唠嗑。一路上,说话、开车两不误,车开的飞快,话说的也飞快,我们心惊胆跳,他是兴高采烈,话完了,车也到了。别的都没有记住,只记住一句话:为什么六缸的车子跑不过我四缸的车子呢?因为我的技术也是两个缸。后来坐多了,发现哈尔滨的出租车司机,话多,但人实诚,做事地道,让人放心。
在哈尔滨吃饭,最大的感觉是份量多,无论是荤还是素,份量都很大,我们三个人每次吃饭,只能叫服务员打包,吃不了兜着走。第二个感觉就是肉多,似乎哈尔滨的肉是不要钱的。一次,我们点了里脊肉、四季豆和黄金大饼,结果是里脊肉一大盘,只吃了三分之一,四季豆是用肉末炒的,黄金大饼里是夹着肉的,吃的人心里很不舒服。第三个感觉是人比较死板,在哈尔滨,无论是大酒店,还是小饭店,都不提供餐巾纸,如果要用,另外付钱,结果有一次付了一元钱,拿上来一把包,我们都有点哑然失笑:加到餐费里不就得了吗?
把女儿安顿好了,随团“哈尔滨一日游”,看了不少地方,觉得旅游景点实在少的可怜,看的商店倒不少,其中是带到买刀具的商店,用刀在钢管上使劲地砍,弄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点恐怖,买刀就更谈不上了。对我们来说,哈尔滨值得一看的,只有两个地方:一个是东北虎林园,一个是太阳岛里的冰雕,是我们从来没有看过的,很新奇。至于太阳岛,就是绿化多一点,花草多一点,对我们江苏的人来说,没有什么吸引力。我们在东北虎林园,看到狮虎悠闲自在地漫步,或没精打采地打盹,对车上的我们,除了偶尔的低吼外,根本就是熟视无睹。除了东北虎,我们还看到白虎、雪虎、白狮、狮虎兽、黑色美洲虎等等,算是大饱了眼福。
匆匆七日,只看到了哈尔滨的一些表象,所以叫做《哈尔滨印象》,因为印象往往是不准的,所以请相关的人不要生气。
最后有个问题,一直到离开哈尔滨,我也没有搞懂,为什么东北把高校的一本叫做一表?纳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