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量身定做的器官不再排异(转)

(2008-11-25 10:08:46)
标签:

器官移植

排异

肾移植

尿毒症

人造器官

健康

分类: 肾病常识

一支由多国科研人员组成的医疗团队今年6月在西班牙完成了全球首例“人造气管”暨完整的“人造器官”移植手术,给一名30岁女患者换上了“人造气管”。

量身定做“新气管”

据报道,这名“敢吃螃蟹”的女患者名叫克劳迪娅·卡斯蒂洛,是位现年30岁的哥伦比亚裔西班牙女子,目前已是2个孩子的母亲,居住在巴塞罗那市。由于长期患有严重肺结核,克劳迪娅的左肺气管严重坏死,呼吸困难。经过集体会诊,西班牙医生决定放弃切除患者整个左肺的传统做法,大胆尝试全球首例“人造气管”移植手术——为患者移植一个量身定做的“新气管”。

为了完成这一革命性的先锋手术,来自西班牙、意大利和英国的科研人员进行了跨国合作。

手术总共分5个步骤完成。首先,提取捐赠气管。西班牙医生从一位合适的捐赠者遗体上切下一段7 厘米长的气管;其次,“脱细胞”处理。一支来自意大利帕都亚大学的科研小组在玛莉亚·特蕾莎·康科尼博士的带领下,利用清洗剂和生物酶,对这段捐赠气管进行“脱细胞”处理。6周之后,捐赠者的细胞被全部清洗干净,只剩下可用作基本“支架”的结缔组织;接着,将患者自身干细胞注入“支架”。一支由英国布里斯托大学马丁·伯查尔教授率领的科研小组从患者克劳迪娅的骨髓中提取干细胞,并将它们在实验室中转化成可以生成气管壁的软骨细胞,再将后者植入捐赠气管的“支架”中。

然后,培养“新气管”。经过意大利米兰工学院一个特殊的生物反应器培养4天之后,患者克劳迪娅的细胞成功地附着在捐赠气管的“支架”上,一个完整的“人造气管”应运而生。最后,移植“新气管”。今年6月,巴塞罗那“医院诊所”的一支医疗队在帕奥洛·马奇亚利尼大夫的率领下,将克劳迪娅的左肺坏死气管切除,然而移植上精心培育出的“新气管”。

术后康复无排异反应

手术大功告成后,克劳迪娅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住院仅10天,她便顺利出了院。如今5个月过去了,她已经彻底康复,不仅可以和孩子们玩耍,还可以进行爬楼梯、跳舞等剧烈运动,没有出现呼吸不畅的问题。

据了解,传统器官移植手术的最大缺点是,患者在术后必须长期服用免疫系统抑制剂,由此造成抵抗力低下,容易生病。与之相比,“人造器官”移植手术的最大优点恰恰在于,彻底避免了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对所移植器官的排异。

首例完整“人造器官”移植

国际医学权威们指出,这次手术的成功标志着人类医学技术的一次革命性跳跃。它预示着,科学家们将来可以利用患者自身干细胞,在实验室中培育出任何一个完整的“人造器官”。据悉,这一手术既是全球首例“人造气管”移植手术,也是全球首例完整的“人造器官”移植手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布袋和尚
后一篇:谈谈痞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