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沭阳石榴

(2007-10-11 09:56:58)
分类: 心情驿站
    “沭阳石榴甲天下。”不是我说的,是清代小说家李汝珍说的。

《镜花缘》第五回《俏宫娥戏夸金盏草,武太后怒贬牡丹花》里,是这样写的:

很多很多年前的一天冬夜,不知道是郁闷的还是兴奋的,女皇武则天喝醉酒了。本来呢,她能耐就很大,喝醉了,本事就更大了,就像现在的一些男人一样。她下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名旨:“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催。”她要御花园内一夜之间百花齐放、百花争妍!

第二天早上,武后一觉醒来,嘴发干、头发昏,酒还没有完全醒,可能也不大记得昨晚说过什么话了。还没等她问话,司花太监就报告了:各处群花大放。武后来到上林苑,只见满园青翠萦目,红紫迎人。其中最吸引我们这位女皇的,有的并蒂开花,有的花心又出一花。她一高兴,又降旨了:“众花中如再开有并蒂或怀中抱子者,即赐金牌一面,并赏御酒三杯。”马屁精也太多了,一下子,竟有十余种花开出并蒂,而怀中抱子者,惟石榴最盛(大马屁精一个!)。

武后看着这么多的马屁精,精神大好!忽然想起被她派往东海郡镇防海口的侄儿武八思,武八思四十多岁了,一个儿子也没有。于是吩咐太监,将二百株石榴解交武八王爷,以此为得子之兆。后来这武八思得没得子,就不知道了。

李汝珍接着写道:“此花后来送到东海郡,附近流传,莫不保护。所以沭阳地方,至今仍有异种,并有一株而开五色者。每花一盆,非数十金不可得,真可甲于天下。”乾隆下江南时,曾专程骑马来到今天沭阳的新河乡观赏石榴花,可见沭阳石榴名气之大!

作为土生土长的沭阳人,我能深深体会到沭阳人对石榴的特殊感情。沭阳城乡居民的院内、庭前、窗旁、屋后,到处都会看到石榴的芳踪丽影。“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五月盛开的石榴花,艳红似火,有着火焰一般的辉煌,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十分艳丽。青翠娇艳的石榴叶,细小茂密,像是守护着那红宝石一样的花蕾,紧紧地围着每一颗花苞。石榴花花期很长,仲春时节花朵怒放,一枝枝红如朝霞,一树树赤若火焰,交错开放,有的一直开到寒霜铺地。

因为如此,石榴花也就成为文人骚客们的至爱。白居易喜欢“山榴花似结红巾,鲜艳新妍占新春”,苏东坡被贬杭州时,心情抑郁,对官场的沉浮与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慨喟,一并都赋与榴花:“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散尽,伴君幽独。浓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这是宋朝大学者朱熹写的《题榴花》。诗人热情歌咏五月盛开的石榴花红艳如火、璀璨夺目,又惋惜地感叹世人看不中榴花,任其花开花落、果熟后弃之,赏榴者为之是憾事。我想朱熹一定没有来过沭阳,因为如果他看到沭阳的石榴,看到沭阳人对石榴的钟爱,一定会有不同的感慨。

花红如火怜煞人,熟透了的石榴果更是惹人爱!沭阳石榴果实硕大扁圆,那淡绿中泛出的深红,如酽酽的胭脂点染,那顶端的果嘴微微撅起,露出粒粒红润的石榴子,晶莹透亮,如红玉,赛玛瑙,汁液香甜,生津解渴,可谓色、香、味俱全,非其他地方的一般石榴所能比拟。

石榴自古在民间被视为吉祥和气之物,与桃子、佛手并称为中国的三大吉祥果,合在一起意谓“三多”:多子、多寿、多福。石榴的“石”与“世”谐音,所以一些吉祥图案以石榴代表“世代”,一幅画着石榴、官帽、肩带的吉祥图,用以祝颂家族世世代代都能做官。古代的沭阳人崇拜花神,对石榴十分祟仰,民间嫁女时,常于新房案头放置石榴,剪上一些开裂见子的石榴图案贴到盆、碗上面,意在期冀多子多福,儿孙满堂,以象征百世修合、白头偕老之含意。

如今沭阳的石榴,依然像石榴花那样红火。1985年,石榴花就被选为沭阳县花。在城区南湖公园,石榴仙子飘逸动人,翘首远望,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李汝珍赞誉沭阳石榴,的确有点溢美。但作为沭阳人,八月十五,中秋月明,傻乎乎地吃着甜美的石榴,却不知道一点“沭阳石榴甲天下”的典故轶事,岂不成了只知道吃的猪了?

玩笑话!就像这篇文章一样,没事写着玩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