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 |
分类: 心情驿站 |
这是一个不大的院落,非常非常的不起眼。位置也很偏僻,在城市的西北,一条人、车都不多的路的边上,如果到了晚上,这里更是漆黑一片。
如果不是门楣上不知道什么人写的很拙劣的“清真寺”三个字,没有人会把它和清真寺联系在一起,更不会把它和地方文物联系在一起。
院落大门朝北,其实也不能算是大门,几乎没有一般家庭的门大,但我宁愿把它叫作大门。门是铁门,一直以来,是紧闭的多。有多少次,我去了,都是只能从门缝里吃力地看上一眼。
院内的清真寺坐西面东,说是寺,其实是一种敞开式的建筑,并不大,是供伊斯兰教徒和回民礼拜、斋戒之用,但现在,已经完全没有了那一种氛围。
匾额上书“清真寺”三个行书大字,几年前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清秀飘逸,现在,也已经很模糊了。
建筑是明清风格,青砖青瓦,重檐翘角,很有古朴之风。微风吹拂中,瓦楞草轻轻摇摆,苍凉中有一种自信。有瓦楞草的古屋,是最有韵味的。
和清真寺的相识,已经有好多个年头了。第一次看到的时候,就很惊讶,因为沭阳居然还有这样一个文物所在,仔仔细细看了以后,就非常地喜欢,因为简陋到了没有人光临的地步。于是,有事没事的时候,就喜欢去。因为似乎从来没有人去,所以,就更喜欢去了。时间长了,就像一个老朋友一样。
在我的眼里,它就像一个孤寂而又睿智的老人。
多少年来,他静静地看着城市的变化、时事的变迁,时间淡淡地流,他也在慢慢地变老。在经历了太多太多以后,就有了自己特有的内涵和素养,虽然孤寂,但很睿智,对世上的很多东西,总是报以微微一笑。这种微笑,足以让世上很多人羞愧、顿悟。清真寺,在穆斯林的心目中,是最为神圣的地方,是他们洗涤灵魂、净化心灵的一方净土。对我们一般人,又何尝不是呢?
这些年来,我去过无数次,在晨晖中,在夕阳中,在细雨中,甚至在烈日中,我都去过。在那里伫立良久,我在高高地景仰着他,他在安详地注视我。那时,总感觉有一种精神上的东西,流遍我的全身,如饮醇酿,不知已醉。
打住,我有点像精神失常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