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惜福

(2007-03-14 10:37:43)
分类: 心情驿站
 

对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没有佛的机缘,没有佛的灵性,不能达到佛的境界,但尽力学习、吸取,为己所用,还是可以办到的。

在佛法中,最能触动我的,就是惜福。

“惜”是爱惜,“福”是福气。就是说我们纵有再大的福气,也要时时加以爱惜,切不可把它浪费了。更何况,对我们很多人来说,人的一生,人的福气真是太微薄了,若不爱惜,就等于受更大的痛苦。

近代有一位印光大师,是很受人景仰的。他对于惜福最为严格,他的衣食住行,都非常简单粗劣。单以吃来说,早饭就是一大碗粥,无菜,中、晚饭,是饭一碗,大众菜一碗。吃完以后,以舌舐碗,至极净为止,复以开水注入碗中,涤荡其余汁,旋即咽下。见有客人食后,碗内剩饭粒者,必大呵说:“汝有多么大的福气?竟如此糟蹋!”

有人看了这样的例子,觉得有点残酷、有点过分,可能会说了,要这样惜福,我一定做不到的。

其实,你是误解了。佛家为了引导众生,往往会在很多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有点“矫枉”必须“过正”的意思。

对我们一般人来说,“惜福”首在约束欲望——知足,次在生活有度——勤俭,能做到知足和勤俭,并不难,既然并不难,做到“惜福”也就不难了。

也有人会说了,我为什么要“惜福”呢?是啊,问的很好,为什么呢?不“惜福”又能怎么样呢?

说实话,还真的不能把你怎么样了。因为“惜福”是个人内心的修养,哪有强加于人的道理?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你有了一定的阅历,特别是经历了一些特殊的事情,可能会改变你的想法的。

古人说:井涸而后知水之可贵,病而后知健康之可贵,兵燹而后知清平之可贵,失业而后知行业之可贵。凡一切幸福之事,均过去方知。对于像我一样,经历过大的病痛的人们来说,就属于“病而后知健康之可贵”,是非常非常珍惜现在的一切的。

我们平常人“惜福”,范围是非常广泛的。看到一段话,觉得非常好,也很惭愧自己写不出来,只能全部照抄,以飨各位。

第一,昼行当惜阴。世间“一半一半,白天一半,夜晚一半,如唐伯虎的“七十词说:“前十幼少,后十衰老,中间止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过了。在有限的岁月里,古人有“小寐如死、“是日已过,命亦随减的警句,都是教人当惜时如命。一个人纵使富甲天下,如果没有时间、生命来享用,也是徒然,所以要爱惜时间。时间就是生命,浪费时间如同杀生,平时与人约会,能够守时,就是爱惜自他的时间,我们说节省,不但要节省金钱,更要节省时间。

第二,日用当惜福。日常生活所需用物,举凡一桌一椅、一杯一盘,乃至一针一线都不能随便破坏,甚至一滴水、一片菜叶都不能轻易浪费,因为东西能用时就有它的生命存在,你肆意毁坏,就是减短它的寿命,这也是杀生,更是浪费福报,所以日用当惜福。

第三,说话当惜言。论语说:“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一句话讲得好,让人心生欢喜,就是舌灿莲花;说话不当,断人希望,无异杀人刀剑。所以孙子说:“赠人益言,贵比黄金;伤人之言,恶如利刃。佛教主张“若能闭口深藏舌,便是修行第一方,因为“言多必失、“祸从口出,因此说话要惜言。能够“口下留德,更是做人很重要的修养。

第四,遇人当惜缘。俗语说:“相逢即是有缘。人与人相处,不管亲如眷属家人,或是朋友、同事,乃至偶然邂逅只有一面之缘的陌生人,我们都要珍惜当下的因缘,给人一句好话,一个微笑、一点帮助,懂得珍惜点点滴滴的因缘,这是处世的妙方。

是为妙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二一老人
后一篇:神仙与蠢猪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