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往事随笔-大哥

(2007-12-14 16:34:40)
标签:

生活记录

往事随笔

大哥

分类: 往事随笔
    五、我的兄妹

    1.大哥

    1934年生于老家孟楼村。大哥属于那种特别听话的孩子,从小生的白白净净,人称“银生”,人见人爱。加之又是我们这一房的长孙,祖父祖母及几个姑姑都很疼爱。解放初期,他和二哥一起随父亲部队在天津上学,1955年响应国家支援边疆开发大西北的号召,时任团支部书记的他带头去了甘肃酒泉,3年自然灾害时期,许多人都跑回了城市,忠诚老实的大哥却始终留守在那片土地上,把一生默默奉献给了祖国的大西北,在大哥身上集中体现了那个时代青年人的献身精神和价值观。

    后来大哥在当地结婚了,大嫂是东北人,是随她父亲部队过去的。他们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小儿子庆元考取了北京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现定居在广东中山市,在中山学院教书。

    我对大哥的印象和了解,是从他写给家里的信和照片开始的,从照片上看到了酒泉、嘉峪关、骆驼、戈壁滩,这就是祖国的大西北。每到探亲假,大哥总能给我们带来惊喜,买些象折叠小剪刀之类的小玩意,我和小妹都爱不释手,临走时,母亲又总要带些挂面、白糖等食品,还有大哥喜欢吃的母亲自己烙的薄饼等,那时食物短缺,特别是大西北就更少了,挂面、白糖的我们平时也经常给大哥寄去。由于年龄差的很大,那时我们和大哥的交流的不多。后来在父亲去世办理后事的过程中,我们一起到处跑,跟着大哥学到了不少东西。

    2000年5月,已退休后的大哥大嫂走出大西北出外旅行,从酒泉先到北京又转去东北辽宁大嫂老家、河南周口堂姐家、老家孟楼村、广东中山小儿子庆元处等。这一行从西到东,从北到南,穿越了大半个中国,他想去的地方都去了,想见的人都见了,多年的夙愿都实现了,这也是大哥平生最后一次长时间的愉快的旅行。

    那年恰逢我家市府大楼的房子加高楼层,小妹她们临时在外找房子住,母亲到我家住,我儿子到他大伯家住。当大哥来信说要来北京时,母亲小妹都有些犯愁,想让他们推迟一些时间再来。我和老公商量后决定由我们家来接待他们,在家附近找了个旅馆,晚上过去睡觉,白天在我家吃饭活动。我们对此次接待大哥大嫂做了充分的准备和分工,小妹负责接送站,并带他们游览了新建的王府井步行街、世界公园等处;去了八宝山父亲墓前祭扫;去了市府大楼正在施工的老房子看了;三哥请他们吃了饭,并送了旅行箱等物品给他们。

    我负责送他们去了清华大学二哥处,那时二哥已患脑血栓半身不遂了。在乘车去清华的路上,大哥一路不停的和我说着过去的事情,汽车每到一个地方,他都回忆起许多往事,主要是解放初期刚到北京时和父亲的一些事情,让我感到亲切和感动,这一路上也是我和大哥单独谈话时间最长的一次,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我的小家接待我家亲属,这是唯一的一次,我们尽了全力,大哥大嫂不爱吃米,我老公就出去买各种好吃的面食;去东北和从东北回来去南方的火车票,都是我老公去火车站排队买的。去东北时,大哥为了节省让买硬座票,我们考虑大哥大嫂也这么大岁数了,应该让他们路上少受些苦,就由我们掏钱给他们买了卧铺票。临走我们兄妹又送了许多物品给大哥大嫂,几个旅行箱都装得满满的,装满了弟妹们的深情厚意。

    让人欣慰的是我们这唯一的一次接待任务完成的很好,大哥大嫂和母亲等都相当满意,当1年多后传来大哥也患脑血栓半身不遂的消息时,我真庆幸正是那次旅行能让我们兄妹相见,他想去的地方都去了,想见的人都见了,多年的夙愿都实现了,如果还没有来得及做这一切就患病,大哥会抱憾终生的!我做了我所能够为大哥做的,我心里甚觉安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