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父亲5-62岁濭然辞世

(2007-02-06 23:13:56)
标签:

脑溢血

宣武医院

遗物

华北解放

纪念章

全国人民慰问

人民解放军

分类: 往事随笔

562岁濭然辞世

1976年,在经历了十年动乱后,终于迎来了粉碎“四人帮”的欢庆时刻,在那段难忘的岁月里,父亲与他的那些老战友们异常兴奋,他们经常在一起聚会,虽然已不再年轻,但依然跃跃欲试,象迎接新中国诞生一样,准备迎接共和国又一次的百废待兴。但遗憾的是,这一次父亲没能实现心中的梦想,在改革开放振兴中华的大潮即将到来之时,他倒下了,倒在真正的好日子到来之前。

1977329清晨,父亲因脑溢血被送进宣武医院,经抢救无效于下午1313分去世,终年62岁。那一天,是我人生经历的最黑暗的一天。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327(星期日),父亲在单位值班,那时他已调北京市汽车修理公司工作,28日中午回家后,感觉有些头疼,下午就没有上班。29日早上,我上班走时,父亲还未起床,仍然说头疼,我说:大概前天值班夜里没有睡好觉,休息一天就好了。然后我就上班去了,万万没有想到,这竟是我和父亲的永别!每每想起这个情景,都让我悔恨不已,我怎么就没有早点发现父亲的异常呢!这主要是父亲平时身体好,很少得病,而且那个年代的人不太把自己的身体当回事,这也就让我们疏忽大意了。我走后不久,父亲起床想去卫生间,一下就歪倒在母亲身上,母亲一边使劲扶着他,一边大声呼喊。喊声惊动了3楼的李平阿姨、我的同学唐若麟与她男朋友石振中,他们立刻跑上楼,李阿姨是多年的心脏病患者,根据经验往父亲嘴里塞了硝酸甘油,唐若麟他们两个跑到与我们家一墙之隔的宣武医院找大夫,没找来,就找了一副担架,刚好这时三哥夫妇俩到了,他们四人把父亲抬到了医院。我在班上接到电话后马上赶往了医院,当时父亲在急诊室输氧输液已经深度昏迷,医生说随时有生命危险,我马上去给在外地的大哥与小妹拍了电报。回来12点多了,二哥夫妇俩也到了,当时,李阿姨还带我找了医院的鲍副院长,也住在我们单元1楼的,他说应该赶快做气管切开,但还没来得及做,父亲就不行了,我一直握着父亲的手,久久不愿离去,父亲临终连一句话都没对我们说就一去不回了。事情发生的是这样突然,让我们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真是无法接受眼前这个残酷的事实,当父亲被推走时,母亲和我们兄妹几个禁不住失声痛哭,我平生第一次体会到了失去亲人那种心如刀绞的感觉,真是霎时间天昏地暗,天塌下来了!

第二天一早,小妹从部队赶到家,一进门就与母亲和我抱在一起放声大哭,小妹更惨,连父亲的最后一面都未见到,她是父亲最宠爱的掌上明珠啊!也就在那一刻我感到了肩上的责任,父亲不在了,依靠没了,家里的顶梁柱没了,三个哥哥均已结婚成家,以后在家里我就要象大人那样开始主事了。几天后,大哥从甘肃,堂姐从河南,表哥从山西相继赴京,在京的亲戚,父亲的老战友,大院里的叔叔阿姨,我们单位的领导等,都来家看望。大家都惋惜父亲62岁就突然去世太可惜了,按他平时的身体状况是不应该的,每每谈到此处,都会使母亲和我痛苦万分,后悔不已地失声痛哭。那些日子里,家里从早到晚人流不断,我们悲痛的眼泪几乎都流干了。夜深人静,无法入睡时,有几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

1)父亲从前一天就有头疼现象,说明已经有脑出血了,应该立即去医院。这方面我们没有一点医学常识和经验,疏忽大意了,错过了抢救的最佳时机。

2)父亲歪倒后,应该把他轻轻放倒平卧,找医生来就地抢救,而不应搬动,从4楼搬下来这又加剧了出血,可当时医疗抢救体系还未建立起来,请医生又请不来,想想真是恨死人!

3)当时医院没有采取有力措施,虽然那时也没有CT,但也没有尽到责任。到了医院只是输氧输液,没有采取任何检查和治疗措施,我清楚地记得那个女大夫签署死亡书时,若无其事漫不经心地说:这老头不行了。整个一个草菅人命啊,我真恨不能给那个女人一个大嘴巴。

4)我们没有与医院打交道的经验,没有应对紧急事件的思想准备,人送到医院就听凭他们处置了,碰上庸医就完了,等到李阿姨提醒,带我找了医院的鲍副院长,但时间已经来不及了。

父亲的去世,在我们大院、在他的那些老战友中间,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那时刚刚粉碎四人帮,老干部刚有了盼头,父亲的濭然辞世把人们心中压抑许久的怒火点燃起来。他们络绎不绝的来到我们家看望,其中有115师的老领导,时任中央委员的苏静伯伯、郑文卿伯伯、张公忱伯伯及父亲在各个时期的众多老战友,他们在缅怀父亲的同时,对今后母亲的生活来源问题做出了决定,父亲把自己的一生都交给了革命,他的遗孀应该由组织上管起来,由郑文卿伯伯亲自起草申请报告,苏静伯伯带头众多老战友签字,父亲原来所在部队也出具了证明,证明了父亲在战争年代的功绩,从而争取到了由组织上赡养母亲终身的待遇。以后的事实证明这是一个多么英明的决定啊,母亲从最初每月24.5元,一直到2003年去世时的500余元,26年的时间,组织上一直负责着母亲的生活,这对我们家无疑是一个安慰,也是对革命一生的父亲的在天之灵最好的安慰。

417,父亲的追悼会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举行,我们家的亲属、父亲单位领导与职工、在京的父亲各个时期的老战友、生前友好300余人参加了追悼会,父亲在上海的老战友发来了唁函。父亲单位领导致了悼词,来宾代表,父亲老战友黄时滋的儿子代表来宾发言,我代表家属致答词:

亲爱的父亲,您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党还在我们身边,我们是革命的后一代,是在党的怀抱里长大的,亲爱的党一手抚养了我们,我们的一切都是党给的,没有党,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亲爱的父亲,您把自己的一切交给了党,作为您的孩子的我们,在悼念您的时刻,向着我们敬爱的党,向着您-我们亲爱的父亲,宣誓:

您的革命遗志,我们一定继承;

您高举一生的红旗我们一定接过;

您为之奋斗一生的革命事业我们一定去完成;

您未竞的崇高理想我们一定去实现!

父亲去世后整理他的遗物时,在一个很旧的公文夹中,我看到了两枚纪念章,一枚是1950年华北解放纪念章,另一枚是1954年全国人民慰问人民解放军纪念章,一块印有和平鸽和保卫和平字样的丝质手帕,一个破旧的金属烟盒,上面是外文字母和地图。可以说,父亲几乎没给我们留下什么物资财富,但老一辈的奋斗史是留给我们后代最大的财富,这巨大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一辈子都享用不尽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