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圣寺三塔【严建设】2024年9月22日星期日

标签:
大理云南旅游严建设文言文千寻塔 |
分类: 【原创3】严建设图说中国 |

崇圣寺三塔【严建设】
2024年9月22日星期日
甲辰八月十八日,罡风徐徐,烈日灼人。虽已入秋,然长安城气温居高不下。前偕老妻并内姊内弟一行四人自长安飞临滇地大理。古人云,滇地贫瘠,赤壤千里。今古不同焉。甫落地,乃下榻三文笔村落山居。颇感豪华。前日余等驱车赴喜洲古镇、蝴蝶泉一游,嗣后续赴双廊镇、崇圣寺三塔一游。颇感疲惫。
夫夤夜之际,寅时既逝,卯时未临,苍穹如洗,皓月当空,光华皎洁,如明珠悬于苍穹,照彻寰宇,万物皆披银纱。此时也,荒村四野,万籁俱寂,无鸡鸣以破晨,无犬吠以惊梦,一派宁静祥和之景,宛若世外桃源,远离尘嚣。
忽闻寝室之窗外,有梵音袅袅,若远若近,幽幽然传入耳际,乃崇圣寺众僧早课之诵经声焉。其声清越悠扬,抑扬顿挫,如泉水淙淙,似松风过林,若天籁之音,洗涤人心。僧侣或低声吟诵,或高声唱和,梵音交织,回荡于夜空之中,显其庄严神圣。
此情此景,令人心生敬畏,思绪万千。想那崇圣寺内,灯火通明,僧众身披袈裟,手持经卷,虔诚诵经,祈愿世间和平,众生安乐。其修行之苦,可见一斑。其慈悲之心,亦令人动容。
吾辈凡人,身处红尘,常为琐事所累,难以自拔。今闻此诵经之声,犹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愿世人皆能如僧侣般,心无杂念,一心向善,以慈悲为怀,以智慧为灯,照亮前行之路。乃振衣而起,登楼平台拍摄,并彳亍巷闾。至寺院,逢晨起瓜菜翁,沽黄瓜、莴笋芽而归。其音犹在耳际回荡,不绝如缕。
三塔寺传唐贞观年尉迟敬德督造。其门券七十五元,余偕老妻年近古稀,得以享半价三十七元。内人迹寥寥,唯蜡菊、小丽花盛开五彩缤纷。
余大理之行,下榻于三文笔村,与崇圣三塔寺仅一步之遥。
久闻大理古城之西北隅,有胜景名崇圣寺三塔,西眺苍山应乐之峰,东瞰洱海碧波万顷,宛若仙境,心向往之。甲辰仲秋,风和日丽,遂偕老妻并内姊内弟同游,以解尘嚣之累,兼叙天伦之乐。囊小女迷倭国之电影《千与千寻》,言及幻境与现实交织之美,此行,或可寻得千寻之迹,共赏古塔之韵。
夕阳斜照,余三人轻装简行,出自北门而南。沿途花红柳绿,岁序仲秋,宛若三春。桃溪潺潺,自南而东,绕古城而过,添几分柔美之色。
进门抬头,忽见苍山之下,三塔巍然矗立,如笔插天,气势恢宏。及至近处,方知大塔名千寻,居中而立,高耸入云,十六层密檐错落有致,尽显唐代建筑之古朴雄浑。南北二小塔,锥形轮廓,八角十层,宛如双卫,拱护大塔,宋代风韵,跃然眼前。此三塔鼎足而三,布局精妙,蔚为壮观,令人叹为观止。
余步入塔林,先至千寻塔下。塔身砖石斑驳,岁月痕迹历历在目,然其雄伟不减当年。余细观之,见塔内空心,结构精巧,每层檐角挂铃,微风拂过,铃声悠扬,似诉千年往事。乃暗思之,此塔之名,或亦寓含人生之寻寻觅觅,终有所得之意。
继而转至南北小塔,二塔虽规模稍逊,然其形制独特,风姿绰约,别有一番韵味。沿塔基绕行,细品其宋代建筑之细腻与雅致。此二塔似《千与千寻》中神秘之屋,虽静默不语,却藏有无尽故事。
继觅倒影池塘,询以游客,皆摇头曰未知焉,询商肆女店东,乃指示方位,言循径右行,拾阶而上,即可观瞻。果然。乃摄影,忽络绎不绝有旅游团客至,排队相等至佳拍摄地。
游罢三塔,遥望洱海波光,苍山云影,尽收眼底。崇圣寺三塔,非仅建筑之奇观,更乃历史、文化、艺术之集大成者。其建塔艺术,登峰造极,历千年而不衰,实乃中华民族之瑰宝。汝观此塔,当思古人之智慧与勤劳,亦当珍惜今日之和平与繁荣。
日已西斜,余依依不舍,别三塔而返。回望之间,三塔依旧矗立,静默无言,却似有无尽话语,待后人细品。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胜地标三塔,浮图秘鬼工,崇圣寺三塔系大理文献名邦之象征,系南诏国、大理国所筑佛教寺庙,初建于南诏丰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