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走纺织城,寻觅徐改霞踪迹【严建设】

标签:
纺织城创业史柳青严建设严建设街拍 |

夜走纺织城,寻觅徐改霞踪迹【严建设】
在纺正街上,人流络绎不绝。看得到几家修表的店铺,还有照相馆。利用青砖古瓦小平房开凿了街墙做铺面卖衣裳,随处可见穿大裤衩背心、摇着芭蕉扇年过花甲的老者。非常亲切。就像寻常巷陌的童年时代差不多。纺正街的一些路口,仍然奔驰着带壳三轮,这种交通工具在上世纪80年代的西安火车站很盛行,俗称屎巴牛。
七月流火,暑热稍褪。黄昏时忽然莫名想去纺织城。我那时在浐河岸边,距纺织城咫尺之地,可谓拔脚就到,不到3公里。所以驱车眨眼即到。
我与老妻,驱车到了纺织城,在纺五路路口停车,每小时2元,与上海相比,实在是非常便宜。上海停车费每小时动辄几十块,一般首小时内15元,超过1小时后,每30分钟10元。每小时40元、80元一点也不稀罕。实在受不了。真格居大不易。感觉西安纺织城生活指数偏低,长住此处能省点钱。
纺织城有几家正搞活动的超市蔬果也很便宜。
比如黄瓜0.5元/斤、宁夏石头西瓜0.68元/斤、莲花白0.38元/斤、梅李1.98元/斤、冬瓜0.68元/斤、熟牛肚38元/斤,等等。超市搞竞争,居民得实惠。
纺织城,顾名思义其历史上轻纺工业颇发达,年轻纱女很多。毕竟在上世纪50年代就是著名的棉纺基地,先后有国棉三、四、五、六厂、西北第一印染厂相继建立,逐步形成以轻纺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关中、陕北、陕南的姑娘们纷纷涌向此地。
在某超市见到一淑女,其唇红齿白,方脸短发,颇有大学生韵味。身着白T恤,下穿彩裙,选了几包辣条。其表情雍容淡定宠辱不惊,见我用单反相机拍她,莞尔一笑离去。恍惚感觉徐改霞在世。超市灯光还是有点暗淡,难拍得很。
遥想40余年前的70年代末期,我一哥们姓史,介绍纺织城教育科姓魏的干部曾告诉我,谁找不下女娃就到俺纺织城来,俺纺织城阴盛阳衰,别的没有,女娃多得是,拿鞭子吆呢。随便在电影院、工人俱乐部门口,掏5分钱卖一包五香咸瓜子,就能挂一个。随便挑。说的人蠢蠢欲动。70年代年轻人撩妹在北京叫做拍婆子,在上海叫做吊膀子、在西安叫做挂乜,后改称为吊蚌。西安年轻人一度把高个性感女人叫做大洋马,把小巧玲珑漂亮女人叫做炸弹。
吹归吹,但纺织城的确是当年《创业史》上第一美女徐改霞向往之地,此人若在,也年过耄耋鸡皮鹤发步履蹒跚了。上世纪50年代,在纺织城熙熙攘攘纱女丛中,肯定寻觅得到留着两条黑油油大辫子的、身着蓝色背带工装、系着纱女白胸帘、操一口长安县蛤蟆滩土话、容易脸红害羞的徐改霞的倩影。






































严建设:网络大咖、人民网图说中国陕西省超级版主、人民网陕西频道专栏作家、中国新视野书画院名誉院长、陕西省蓝盾技术学院名誉院长、省GA厅特邀监督员、世界小姐大赛评委主任、央广大学生主持人评委、四美大赛评委主任、新浪精英博主、腾讯认证名博、华商网民生栏目主持人、陕西省作协会员、省人像摄影家协会常务理事、省摄协会员、市硬笔书法协会会员、民革、省慈善文化交流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