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电视台2套栏目做尧头窑系列片纪实【严建设】

标签:
尧头窑严建设澄城县委宣传部文化遗产工匠精神 |
分类: 【严建设原创1】拍遍陕西 |

陕西电视台2套栏目做尧头窑系列片纪实【严建设】
昨接一陌生电话,称是陕西电视台2套一个栏目组的,邀约今日去澄城县尧头窑拍摄系列宣传片。有位芳名李文悦的美女说好早上9点来车接。
回忆估摸一下,陕西的100多个市县区,绝大部分已被我走遍,光在新浪博客的图说陕西我已发了2164个图文帖子,也就在各大网站累计发了2万多个帖子,至少累计几十万张照片。
我唯独澄城、白水、麟游等县尚未去过,所以说今日澄城县之行也等于填补了我图说陕西的一项空白,再说澄城县的水盆羊肉不错。何乐不为?则欣然答应,早上准备好,携相机等电话坐等。果然不到9点电话响起,我疾步赶到小区门口,早有一位美女笑吟吟在一台本田车旁招手相等。登车疾驶而去。
到了澄城县,先去酒店共进午餐。其水盆羊肉系早餐,则叫了几样菜品、蒸馍、酸汤面来吃。澄城县的菜品不错,也就算了陕菜,最后剩下的是茶叶红烧肉。只是酸汤面里醋搁的狠了一点。
我今年夏季一直到入秋一直是短裤。因要入镜,还算幸亏今日为出镜换穿了长裤。山上秋天的蚊子较多,光腿的几位美女稍有点抵抗不住,边抬腿挠抓边娇声怀疑花露水是假冒的。一位美女双手举起反光板当遮阳伞顶在头上,以抵挡灼热的阳光。
今日久雨初晴,空气能见度好得很,天蓝云白,空气澄澈,天色蓝的像假的一样。真是个拍摄的好日子。我们在游客服务中心小憩,稍后驱车上山。游客服务中心有个巨大无朋的夜壶,想必是天宫的巨灵神晚上使用的,人间的凡人那话儿太小用不着。夜壶内就是公厕。连路灯罩子都使用了陶罐。
方圆4平方公里都是残破的窑洞,觉得在此拍摄抗日神剧地道战是个不错之地。遥想当年烟火四起,4平方公里接天蔽日直上云霄,是何等壮观。如今满山断壁残垣,空洞洞的窑洞,了无人迹。漫坡野花野草随着秋风摇摆,断墙头上长满了密密麻麻的仙人掌,森森白刺,还都长着鲜艳的红果子。我一面感叹这些仙人掌冬天竟没被冻死,一边摘了个红果子品尝,稍有些酸甜,只是手指被细密的小刺刺了,用牙齿拔出。
站在山顶四下眺望,感觉澄城县尚属经济不发达地区之一,当然跟神木有差距。层层梯田上主要农作物是秋苞谷,有一点果园。这些个价值和收入有限。还看得到一些颇具沧桑的土夯墙。
听一位西安电视台的刘主任说,近些年关闭了一些煤矿之后,澄城县经济日渐衰落,不如过去了。过去澄合矿务局大名鼎鼎,澄城县的大部分煤矿工人相对来说收入高,且有欧洲人做派。大部分工人每月月薪拿到手,本月就吃光花净,跟如今的月光族一样。如今没了高收入,就谈不上消费了。
当然,如今国内很多酒店餐厅装修倡导怀旧风格和复古风格,相应适合餐厅的餐具不可能使用细瓷碗碟。这些古朴的粗瓷大碗或应东山再起。再说省内反骨小镇一哄而起,人们将产生审美疲劳,这些原生态的景观应大力传播推介,成为一个热闹的旅游区。
我在山上拍摄,忽然内急,好在闲置空窑洞很多,随便找一个踩着开满小黄花的蒺藜跑进去方便。边跑边认定这些新生细嫩的蒺藜扎不透我的皮鞋。不似童年时代,穿草鞋误踩在老硬的蒺藜上吃过亏。
拍摄很简单。我没啥台词,台词后来在酒店房间录制了,不过是扎势走来走去、举相机佯装拍摄而已。导演说,昨天录制的是省作协的《最后一个匈奴》的作者高建群。摄像师非常敬业,反复雕琢每个镜头。有时不得不匍匐在地下拍摄。
今日陕西电视台的摄像为张磊。导演组为卫威、惠英、杜明。摄制团队为陕西2套包装工作室。
其台词曰:青出于蓝
而胜蓝
质朴见本质
淬红光
万般颜色归一宗
混沌之初
粗粝存真元
往事漫漫千年
秦人尚玄
黔首悠悠
盛唐气象
传一脉炉火
循古法
于无色处
见一眼传奇
我是严建设
用镜头感触
与君共赏鉴
千年黑瓷
一见倾澄
我是用西安话念的。
我们走进一家叫做周家老作坊正在做瓷器毛坯的窑洞去看,有一位瘦瘦的老者正在用自转器物上专心致志做瓷器毛坯。一只蔫蔫的老狗率领几只狗崽子低吠窥视。然后消失不见了。
询问得知,老者名叫周铁怀,是尧头窑的坚守者,其人做派也属国家提倡的匠人精神。老人讲,民国期间曾有人力气大得很,一次能挑2个大瓮,里面套着小瓮,好几百斤。回家一顿吃了8斤锅盔。还说差不多,大致是没吃饱。
看到他褴褛的裤子,难免能想到梅老师的名句: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据网友杜木子发帖称,其父辈主要是制作陶瓷,烧造缸瓮。 而周铁怀从小在父亲的窑厂帮工,没有真正的经师学艺 凭借自己的聪慧掌握了陶瓷的烧造技艺,继承尧头窑传统艺术风格,制作碗、油罐 狮子罐、油串子、酒疙瘩等日用生活器皿,同时也制作一些少量的工艺品及仿古品。央视10套《百科探秘》栏目以周铁怀的作坊和制作过程为核心,摄制的专题片《千古窑火》在全国播放。
资料:陕西澄城尧瓷,是中国民间粗瓷的活化石,澄城尧头窑烧制技艺已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中国著名的窑口。
尧头窑遗址,面积达4平方公里,有古窑30余座,古民居上百家,从残瓷及窑具堆积能划分出元、明、清、民国等地层,烧制历史可追溯到13世纪。
2013年4月,尧头窑遗址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