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小学费用600多万啊15P【严建设旅日167】

标签:
日本柧小学生観光局授業料japanesetokyo严建设書籍旅游教育 |
分类: 【原创3】严建设图说外国境外 |
记得网上曾传过一幅照片,引起全国家长大哗。内容是一群日本小学女生,着短裙光腿,冒着凛冽的北风踏雪走在回家的路上。而中国的小学生很多都要家长接送。
我拍摄此组照片时为3月上旬,气温大约有13度,在浅草寺幼稚园拍摄的。她们穿统一园服,头戴猩红色贝雷帽,胸前还挂有雪白手绢。当时成年人尚且身穿羽绒服、保暖内衣、风衣、毛衣,这些小学生们仍是光腿。
估计光腿一族最早为时尚青春女孩青睐,逐渐出现在影视剧、电视节目里,儿童们耳濡目染希冀仿效,就逐渐成风。有点牵强啊。
日本固然很富裕,但据说在年轻人群里出现一批丁克DINK(Double/Dual Income No Kids)族。希望摆脱传统,过理想的自由日子。光想自己享福,就不想履行繁衍后代的职责生孩子了。
据2004年日本文部省统计,1个私立小学小学生的学费、午餐费、校外活动费累计要621万日元。折合人民币44万元。真的很贵。
但据说日本为鼓励居民生孩子、多养孩子,曾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比如东京。凡取得居住权者,生头胎奖励35万日元、生二胎奖励50万日元、生三胎奖励150万日元。分别折合人民币24500元、35000元和105000元。况且入托、医疗均免费。相对高收入、高生活费、高教育费的东京来说,这笔钱日本人就看不上,无异杯水车薪。
当然,晚婚晚育在日本就更不在话下。
东京有个卍字神社8P【严建设旅日158】 (2009-04-09 18:10:50)
神户汽车销售一条街24P【严建设旅日157】 (2009-04-09 14:19:47)
靖国神社漫天乌鸦没啥人46P【严建设旅日156】 (2009-04-09 13:19:07)
东京自行车满地乱放6P【严建设旅日155】 (2009-04-09 10:23:10)
东京的拉土车太肉了7P【严建设旅日154】 (2009-04-09 09:43:59)
翘脚出窗的日本出租车司机6P【严建设旅日153】 (2009-04-09 08:51:43)
飞车抢拍东京警视厅警车女警察14P【严建设旅日152】 (2009-04-08 23:49:23)
天皇御前的疲惫流浪汉17P【严建设旅日151】 (2009-04-08 21:38:16)
天皇居所前的迷你派出所像碉堡19P【严建设旅日150】 (2009-04-08 18:08:18)
东京御前古松广场34P【严建设旅日149】 (2009-04-08 16:47:57)
日本大巴的时间概念12P【严建设旅日148】 (2009-04-08 15:07:58)
拨打日本公用电话6P【严建设旅日147】 (2009-04-08 11:57:00)
日本人晚饭夜酒是分开吃的9P【严建设旅日146】 (2009-04-08 10:07:34)
日本成人书店有什么14P【严建设旅日145】 (2009-04-08 08:28:54)
日本人为何爱进麻雀馆6P【严建设旅日144】 (2009-04-08 00:37:13)
实拍东京巴士站21P【严建设旅日143】 (2009-04-07 22:53:43)
在日本养一个孩子的费用(表)---小学到大学 |
|||||||||
学校+学校外活动费的费用 |
|
|
|
|
|
|
|
||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大学 |
|||||
|
公立 |
私立 |
公立 |
私立 |
公立 |
私立 |
国立 |
私立(文科) |
私立(理科) |
学校教育费 |
约57万 |
约465万 |
约51万 |
约288万 |
约103万 |
约231万 |
约237万 |
约383万 |
约513万 |
学校外活动费 |
约131万 |
约156万 |
约90万 |
约95万 |
约52万 |
约80万 |
约80万 |
约91万 |
约118万 |
合计 |
约188万 |
约621万 |
约141万 |
约383万 |
约155万 |
约311万 |
约317万 |
约474万 |
约631万 |
年平均 |
约31万 |
约104万 |
约47万 |
约128万 |
约52万 |
约104万 |
约79万 |
约119万 |
约158万 |
|
|
|
|
|
|
|
|
|
|
注: |
|
|
|
|
|
|
|
|
|
1)表中所有金额为日元。100万日元约为7万人民币。 |
|
|
|
|
|||||
2)所有数据为2004年文部省统计数据。 |
|
|
|
|
|
|
丁克已经成为社会上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应用写作中也常涉及。
丁克家庭的成员一般都夫妻双方都有收入, 通常是社会上的中产阶层,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较高。同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那些青年颇有些相似,他们中有很多人认为养育孩子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会妨碍他们夫妻的生活。对具有生育能力而妇自愿不要孩子的家庭,就是我们所说的“丁克家庭”。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它悄悄在中国出现,当时这样的家庭会被别人议论或者谴责,甚至是被别人怀疑有“生理问题”。而现在,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和舆论环境的改善,这种家庭已经开始被社会和公众理解和接受。
丁克做为现代人生活的一种方式,已从另类转为普遍。多数丁克是追求高品质或另类的生活,主动成为丁克一族。然而现在部分城市里生活的人,由于生活压力过大,生活成本较高,以至被迫进入丁克一族;还有些人从小生活安逸,心理年龄过小,不能承受传统的生活方式,主动加入丁克一族;此外,绝大多数由于生理缺陷无法生育的人,在思想上并不认同无子女的婚姻,而且在行动上努力寻求各种方法生育子女,因此这类人不属于丁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