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爱在中国行杂谈严建设地震图片灾区美女摄影文化旅游时尚女生博客 |
分类: 【原创6】严建设讲世态百相 |
一个12岁的山区女孩,是什么样的力量让她如此坦然地面对天灾,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她担负起生活的重担?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思考。仅以此文献给灾区的孩子和奋战在抗震救灾一线的济南军区猛虎师全体官兵以及所有关心灾区孩子的人们!
解放军叔叔们要走了,短暂的快乐挂在每个人的脸上。
今天中午要做七个人的饭。
通往小清蓉家的路充满着危险2。
小清蓉平常做饭的地方,石头垒起来的灶台,一口大黑锅,平时6家人共同使用。
小清蓉在采花1.
震灾后小清蓉一家住的帐蓬,几根木杆,一张彩条布.
看到花儿就看到了家(待续)
“看到花儿就看到了家!”小清蓉说这句话时,眼神里满是憧憬与期望。而我的泪水早已模糊了双眼。
5月27日,我随济南军区某突击英雄连救援队一行6人,亲历当地人称的“死亡之谷”。崎岖的小路,陡峭的山崖,滚落的石块,一路艰难前行,1800多米的山,用了4个多小时。当我们来到了山顶灾民点,眼前的景像让我触目惊心。到处是一片瓦砾,三顶用树枝和塑料布搭建的窝蓬,在山风中哗啦作响,不远处石头上架着的一口大黑锅,咝咝地冒着热气,烧的是一锅白开水。
在一个帐篷的角落里,我看到了一男一女俩小孩,大约10岁左右,衣衫褴褛,带着惊奇的眼神注视着我们。我走上前去,询问一些他们的生活情况。小男孩话不多,但好动,可能是很少接触山外的人,对陌生人有些害羞。他只告诉我他叫何万华,今年8岁,还在读学前班,小女孩是他姐姐。小女孩话也不多,她说她叫何清蓉,今年12岁,读小学3年级。在我的一再询问下,她还告诉我,他们姐弟俩每天早晨5点起床,走4个小时的山路,去山下的学校上学,中午就吃点带去的馍馍,傍晚放学后又走4个小时的山路回家,回家后还得帮家里做家务。我问她去过城里没有,她说没有,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镇上。
当我问其父母情况时,小清蓉的情绪有些激动,只说父母是农民。这时小姐弟的爷爷何正祥走来告诉我,姐弟俩的父亲患有严重的风湿病,不仅不能下地干活,生活上还得有人照顾:“他是个废人”。母亲两年前就跑了,至今杳无音信。姐弟俩所有的生活来源就靠67岁的爷爷何正祥在山上种点粮食来维持,另外就是政府救济一部分,生活相当的困难。
突然我注意到了一个细节,在帐篷外的角落里有几束小野花插在喝完的酒瓶子里。我问小清蓉:这花是你采的吗?
她说:是的。
你为什么要采这么多野花呢?
小清蓉沉默了,抬头看了看天空,低声说:看到花儿就看到了家!”
那一刻我的眼泪夺眶而出,为姐弟俩的遭遇感到悲哀,也为他们的坚强感到欣慰。
我摸遍了全身的所有的口袋,由于出来时走得匆忙,身上没有带一分钱,于是我就向救援队的战士借了100块钱,并和战士们一起凑了266块钱交给了小清蓉的爷爷。并勉励小清蓉:有爱在,希望就在,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走出大山。
小清蓉不住地点头,眼神里满是期许。
孩子们奔向花海去采花儿1.JPG
孩子们一路上唱着歌儿下山取书包.JPG
和解放军叔叔在一起,孩子们都很高兴.JPG
六一节,解放叔叔给清蓉姐弟俩送来了书包和文具。他们的脸上的笑容象阳光下的花儿一样美丽。.jpg
每一朵花小清蓉都要认真地插好1.JPG
小清蓉的父亲何国光.jpg
小清蓉在打水2.JPG
小万华在给伙伴们分发文具.JPG
这就是解放军为小清蓉搭的临时住所,20米见方的地方挤着7顶帐蓬。.jpg
中午小清蓉就吃一小碗白米粥.JPG
重访小清蓉(待续)
回来后小清蓉的身影一直缠绕在我的脑海里,她现在生活得怎么样,是否还在盼望着我们过去?今天正值6.1儿童节,我和部队一道带着些文具和食品,又踏上了那条艰险的小山路,去看小清蓉。
当我们到达山顶,远远就见那面飘扬的五星红旗和那顶迷彩帐篷,这些都是上次救援队的战士带过来的。我喊了一声小清蓉的名字,只听见帐篷里吱吱喳喳地闹开了。小清蓉姐弟俩带着小伙伴们奔出帐篷来迎接我们,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当我们把带来的礼物分发给他们的时候,小清蓉和小伙伴们都极为兴奋,8岁的小万华还主动帮我们给小伙伴分发学习用品,并背着我们送去的新书包蹦蹦跳跳地穿梭在小伙伴中间。
我问小清蓉:你知道今天是儿童节吗?
她摇摇头 :不知道!
以前过过儿童节没有?
她依然摇头。
这时小清蓉的父亲何国光蹒跚地走了过来,对我们的到来表示感谢,他看起来40来岁的年纪,头发凌乱,眼圈浮肿,神情迷离,走起路来一瘸一拐,我给他递上一支烟。他接烟的手在颤抖,我拿着火机给他点烟几次都没成功。他告诉我他这病是6年前落下的,以前一直在江油市郊区帮人烧炭。常年在野外生活,加上四川这地方湿气又重,就落下了严重的风湿病,由于家里生活困难也没钱医治,从此也就失去了劳动能力。小清蓉的母亲看到家里如此境况,就跑出去打工,但两年多了至今杳无音信,也没给家里寄过一分钱。自从母亲走后,家里所有的家务活都落在了小清蓉一人的身上。
在帐篷的周围我又看见了野花,显然花儿是新采的,带着些许的晨露。
“你每天都去采花吗?”我问。
她说:是的
我问她现在能不能带着我一起去采花,她点点头欣然同意了。于是我跟着姐弟和小伙伴们蹦蹦跳跳地上山了。漫山的野花开得格外灿烂,绿树山花间一群可爱的孩子在嘻笑追逐,银铃般的笑声传遍了山谷,看不出一点地震带来的阴影。我被眼前的情景感动了,也和孩子们一起欢笑,一起采花。我注意到孩子们采的花都很漂亮,红的,白的,黄的,大朵大朵地,但每一朵花的枝条上都布满了荆棘。
我问小清蓉:为什么你们要采这些枝条上都长满了刺的花?
“长刺的花才漂亮。”她说。
那你不怕被刺扎着吗?
“不怕!”语气很坚定,眼神里也看不出丝毫的畏惧。
到吃饭时间了,小清蓉说一定要让我们尝尝她做的饭。依然是那口石头架起的大黑锅,旁边一只25千克的塑料水桶里没有一滴水,小清蓉说她去打水,叫我们等着。我和她一起去了,她带着两只2.5千克的小塑料水壶。大约走了50多米的下山路,但高度落差绝对在20米以上,有些地方还有落差近50公分的石坎。我们来到了一眼泉水处,水是从山崖边一个直径约1米的石洞里流出来的,用半片竹子做槽作为引导。她说这里的水很甜,可以直接喝。我尝了一下,有些发涩,但依然捧着水大口大口地喝了起来,小清蓉看着我笑了。打满两壶水沿着山路返回,途中小清蓉告诉我,这条打水的小路她每天要往返10多次才能保障一家人的基本用水。
小清蓉开始生火做饭了,他们这里不缺柴禾,遍地都是,柴禾点燃后冒出的烟弥漫了整个山谷,呛得我直流眼泪,小清蓉依然站在柴火边不住地把柴禾往灶堂里塞。今天她淘了一大盆米,我问她这米是哪里来的,她说是政府发的,还基本够吃,就是没菜。
不一会儿饭做好了,就是一锅比较稠的大米稀饭,没有菜也没放盐。她首先盛了满满一大碗端给我。为了不给灾区人民增添负担,我们每次出去都是自带干粮,那天也如此。我说我有吃的,但她执意不肯,硬将碗塞到我手里,还说如果我不吃她就会生气,脸上的表情很坚毅,我还是第一次见她有这种表情。于是我接过了她的碗,趁她没注意,偷偷地放在了帐篷的角落里,走的时候才跟她说了一声。
吃完饭已是下午1点多,我们准备返回,小清蓉说要跟我们一起下山,去学校取书包和课本。震灾后他们的学校没有塌,但已是危房,逃生时跑得匆忙,所有的学习用品都放在教室里了,现在没法学习。还说跟着我们解放军叔叔去教室取书包,她不怕。我们决定带上她,但书包我们去取。小清蓉姐弟和小伙伴们一路跟着我们,确切地说应该是我们跟着她。孩子们走起山路来比我们跑得都快,我问他们累不累,他们都说不累,经常走山路都习惯了。
我提议我们一起唱个歌,孩子们都兴奋地应和着。小清蓉说:那我们就唱个《明天会更好》吧!
“唱出你的热情伸出你双手,让我拥抱着你的梦,让我拥有你真心的面容。让我们的笑容充满着青春的骄傲,让我们期待明天会更好!……”孩子们嘹亮地歌声在山谷里久久回荡。是的,我们都希望望着明天会更好,这也是每一名灾区孩子的期望。
在半山腰上我见到了小清蓉的家,已是一片废墟。地震发生时父亲和爷爷都不在家里,躲过了一劫。她告诉我当时她和弟弟正在学校上课,她说她当时以为有一辆挖土机在挖他们的学校,只感觉楼板在剧烈地摇晃,孩子们都站不稳,几个抱成一团。突然有个老师喊他们快跑出来,发生地震了,他们才从教室里跑了出来。他们学校叫新顺小学,只有1到3年级,总共29个学生,3名老师。高年级的和家里生活条件好点的学生都去镇上寄宿式学校上学,上学时不用每天翻山头。
由于房子已成危房,学校已经将各个教室的门都锁了,不允许人进去,孩子们也只能失望的离开。当我与小清蓉告别的那一刻,孩子们围着我久久不愿离去,脸上的表情让人心酸,泪水再一次模糊了我的双眼。
走得很远了,孩子们还一直向我们挥手。
解放军叔叔给小清蓉送来遮风挡雨的新家。.jpg
今天的饭只有白粥,就是这样,小清蓉也不许浪费盆里每一粒米。.jpg
没有课本,只能抱着自己的日记回想学习的日子。.jpg
全家的衣服都是小清蓉来洗.JPG
沈重的生活担子压在这幼小的双肩上.JPG
小清蓉在打水1.JPG
眼前的这片废墟就是小清蓉以前的家.JPG
我的一天(待续)
又是一个晴朗的早晨,太阳刚刚从山的那边露出半边脸,小清蓉就起床了。来不及帮弟弟穿衣服,就兴冲冲的跑下山坡,冲向遍野的鲜花。她要用花儿来装饰自己的家。自从解放军叔叔走了以后,小清蓉每天都到山下去采花,她坚信花就是她的亲人,花在家就在。帐蓬里的小伙伴们揉着惺松的睡眼,好奇地看着小清蓉的一举一动。很快她们也加入了进来。小伙伴们笑着,闹着,相互追打着,欢快的笑声在山谷中传得很远。不远处大面积的滑坡,倒塌的房屋,此时早已被孩子们抛之脑后。
不到20米见方的平坝子上,已经挤了7顶帐蓬,上次解放军叔叔来给清蓉一家搭的帐蓬里也已经住了6个家庭,20多口人,大人们白天都出去了,坝子上这时只留下6个孩子和清蓉残疾的父亲。大人们要回到自己房子的废墟里寻找东西,侍弄庄稼,喂养牲口,每隔几天,还要到十几里外的镇上背政府发给的救剂品。清蓉家没劳动力,地震时家里唯一的一头猪没被砸死,但清蓉的爸爸说,现在连人都顾不上,哪还有时间去养活它,那猪也就扔在废墟的旁边。每天清蓉下山和大人们去田里的时候,都要去看看,回来还得打点猪草。没有了猪圈,那猪儿反倒没跑。这件事让清蓉对以后的生活更加有信心了,因为那头猪是她和弟弟半年的生活费。
今天是下山背粮的日子,几十斤的粮食,清蓉是背不动的,只好委托住在一起的二叔。二叔是地震以后,从新疆赶回来的。他也有俩孩子,过几天他们一家要移民到浙江去。清蓉问爸爸,二叔走了我们咋办?爸爸说,放心,政府会妥善安排的。听了这话,清蓉也就不再有什么担心。上次家里没地方住,就是解放军叔叔冒着滑坡的危险,硬是在近乎80度的悬崖上踩出一条路来,给她们家搭了帐蓬。
早饭很简单,一锅很稀的白粥。实际上1天3顿都如此,没盐也没菜,孩子们都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倒也没人抱怨。弟弟万华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总是吃不饱,清蓉每次吃饭都从自己的碗里倒出一些给他。看着弟弟可爱的吃相,清蓉也会开心。
这天的天气不错,清蓉打算把近来攒下的衣服洗洗,来到小河边,不用肥皂和洗衣粉,山间的泉水就是最好洗涤剂。揉搓揉搓,拍打拍打,洗出的衣服会透着大山的气息,山泉的清凉从指间传来,让人感到很舒服,清蓉很喜欢这样的感觉。
那天地震,清蓉正在上课,课桌突然摇起来,何老师叫大家赶紧到操场上去。在操场上,清蓉看到山垮了,周围的房子垮了,小河的水一下子变浑了,几天时间都是浑的,她还以为水不会变清了,搬到山上以后,泉水再一次清澈了,这让她很高兴。她想,这里的一切也许不用多久就会象以前一样了。
没了课本,清蓉这几天一直没看书,只有自己心爱的笔记本,每天都要翻来看上几遍,她很想写,但是没有笔。有时她也会在地上用树枝教弟弟写写字,在她的发动下,周围的孩子很快有了兴趣,前几天他们还相约着到学校,去取回书包,被何老师劝回来了,毕竟那里太危险了。
中午时分,孩子们正在说着笑话,山上传来了嘹亮的呼喊声。小万华首先兴奋起来:是上次那些解放军叔叔来了!
清蓉和小伙伴们高兴地跑出帐蓬,跑到叔叔们身边。解放军叔叔给清蓉和小伙伴带来了好吃的东西,更让她兴奋的是还给她们带来了书包和文具。拿着叔叔带来的铅笔,清蓉始终不舍得放下。叔叔们在的时候,平坝上充满了快乐,孩子们围着解放军叔叔跑啊,跳啊。他们一起采花,一起唱歌,一起说笑话,叔叔们还给她照了相,让清蓉更高兴的是叔叔们看到了她帐蓬周围的花。
相聚是短暂的,叔叔们要走了,还有很多象她这样的孩子等待着他们,这一点清蓉很清楚,她也希望灾区的孩子们早日走出地震的噩梦,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叔叔们走的时候,清蓉和小伙伴商量把叔叔们送下山,随便取回书包和课本,走他们平时的那条秘密小道。那条路是山路被滑坡掩盖后,清蓉和小伙伴们自己找到的,虽便捷但不一定安全。
解放军叔叔要出山口了,清蓉用尽全力摇着手,直到叔叔的身影消失在山谷里。回到帐蓬,清蓉要用笔记下这一天,家没有了可以重新建,庄稼没有了可以重新种。看着帐蓬边的山花,美丽的新家仿佛浮现在眼前。
孩子们的笑容是灿烂的,可我的心里依然沉重.JPG
孩子们手捧鲜花露出了灿烂的笑容.JPG
孩子们要通过危险的坍塌地段才能到学校取回书包。.jpg
待到山花烂漫时(完)
几天来,小清蓉的故事一直萦绕在我的心里,让我久久不能平静。跟灾区的孩子们在一起我的心是纯净的,小清蓉在灾难面前表现出来的坚强和对新生活的向往让我感动。我给小清蓉讲了很多关于城里孩子的故事和城里的生活,她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她还向我承诺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到城里去生活。走的时候,我曾问过清蓉和她的父亲,父亲何国光说,自己一年200多块的补助根本没有办法供两个孩子上学,更不可能实现小清蓉的愿望。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济南军区某摩步团政治处主任吕伟听我讲述小清蓉故事后,立即决定要资助她上完大学。
在灾区像小清蓉这样的孩子还很多很多,他们的归宿又将如何?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关注!
如今正是山花烂漫时,我真心地希望灾区所有的孩子都能绽放如花般灿烂的笑容。
我的域名 http://www.yanjianshe.com
作者:方鸿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