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西安灯市元宵猜谜晚会东木头市灯笼过年回家杂谈严建设 |
分类: 【原创2】严建设老照片文集 |
40年前西安的灯市,主要集中在东、西木头市。每逢旧历年的年底就热闹非凡。四村八乡的手艺人或蹬自行车、或拉架子车纷至沓来,把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灯笼挂满了两条街。一时摩肩接踵通衢如昼。东风夜放花千树,车如流水马如龙。
那时记忆里最精巧的莫过于绿色玻璃纸制作的蚂蚱灯、白色纸絮糊成的羊车灯、色彩缤纷的莲花灯等。最便宜的是一种圆圆的竹篾子红灯笼,0.15元/只。小巧精致价格便宜。
大人们边欣赏边讨价还价,边掏钱买到手,大部分就去姐姐妹妹家送了外甥。孩子们不等到正月十五,就趁天黑点了蜡烛擎在手中在街巷里夸耀:
灯笼会,灯笼会,
灯笼灭了回家睡。
奶奶要看灯笼会,
夜黑不让爷爷睡,
爷爷操起掏火棍,
打得奶奶哭又跪。
那时家贫。根本无钱买。母亲娘家在抗战时离散,听说有个舅舅3岁在上海丢了。我们只好自己裁纸打浆糊做灯笼。先用竹篾子捆扎个骨架,蜡烛用萝卜块固定好,于是按捺不住喜悦地在街巷里乱走。
花灯节时母亲单位常举办猜谜晚会,有狮子舞龙灯表演。当然在文革前。一条条纸绳悬空挂着彩色纸条写好的谜面。猜中者扯下凭条去汤锅前领取煮熟的元宵。
1968年的花灯节,我用烫玉米面掺了糖精,手蘸凉水团出圆坨下在沸水中煮熟,喊弟弟说赶紧回家吃元宵。弟弟冲进门一看大怒。并边取碗盛边拒绝我的解释骂道:不听不听,狗娃念经!
饭后就缠我做灯笼。作为补偿,我自制了一个送他,并写了1500字的日记。那年我1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