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图片:今日乡村 露宿街头的农民工
东乡
农民工
购数码相机十大陷阱
非礼非礼
破烂市上7岁保姆
户县
白鹿原
小江村
庙会
秦镇
当年有个三转一响的说法。也就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半导体收音机。当年有些年轻人以拥有此为荣。这4种东西当年让人感觉是非常值钱的、很贵重的,尤其是上海出产的,市面上根本买不到。漫说人太穷,买不起,纵使攒够了钱去买,也得和单位领导搞好关系,凭单位发的工业券,叫做“份点”的票券去买。
当年普通工人3年之内的月薪是18.5元。农民就更惨了,陕西农村,尤其在旱原上,普遍的劳动日价值只有1毛钱左右,有的才3分钱。我曾插队的地方挨近飞机城算富裕的,1975年因下了58天的淫雨,劳动日价值是9分零3厘。就是说,你一月天天出勤干3晌活,干够满1月只能收入2.7元左右,吃喝还得自理。
三转一响是奢侈品,一般人家里根本没有。但国营寄卖所的生意很红火,类似如今的当铺,旧东西贵的怕怕,8成新的手表车子能卖原价。当年的价格大致如下:

全钢防震17钻上海牌手表:125元,(当时国家核定成本价为8.5元。家里老人病危,立下遗嘱把手表传给谁是其中必不可少的1条);

凤凰牌26型自行车:176块(当年为照相,俩姑娘换了压箱底的新衣服,推出家里最值钱的自行车摆泡丝。农村实用的都是加重的);

蜜蜂牌缝纫机:154块(非常罕见的机器,也是不可借人的。当时倡导自己更生艰苦朴素,所谓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红灯牌电子管二波段711-3型半导体收音机:78块(这个更稀罕,属于奢侈品一类,虽然主要是政治节目,但一般家庭对此望尘莫及)。
乖乖,天价啊!那年月如何买得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