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原创述评4】严建设陕西黑板 |
一、
1. 统计数字与教育的故事,提高民族整体教育水平的问题
2. 我要上学,背砖的孩子,贫困生失去教育机会的问题
3. 城乡的差异,同岭学子的不同故事(邢小利)
4. 有多少孩子上到了初中?困境与希望(民办教育)
二、
1. 挤破头的名校大门
2. 你要将自己变成一台学习机器,你才能赢
3. 徘徊在名校之外,心里的创痛
4. 失学者,全民教育还是精英教育
5. 文盲、科盲和法盲,现代知识的更新和淘汰(严建设)
钱钟书老先生说:
文盲这个名称太好了,我们该向民众教育家要它过来。因为认识字的人,未必不是文盲。譬如说,世界上还有比语言学家和文字学家识字更多的人么?然而有几位文字语言专家,到看文学作品时,往往不免乌烟瘴气眼前一片灰色。有一位语言学家云:“文学批评全是些废话,只有一个个字的形义音韵,才有确实性。”拜聆之下,不禁想到格利佛(Gulliver)在大人国瞻仰皇后玉胸,只见汗毛孔不见皮肤的故事。假如苍蝇认得字——我想它是识字的,有《晋书.苻坚载记》为证——假如苍蝇认得字,我说,它对文学和那位语言学家相同。眼孔生得小,视界想来不会远大,看诗文只见一个个字,看人物只见一个个汗毛孔。我坦白地承认,苍蝇的宇宙观,极富于诗意:除了勃莱克(Blake)自身以外,“所谓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的胸襟,苍蝇倒是具有的。它能够在一堆肉骨头里发现了金银岛,从一撮垃圾飞到别一撮垃圾时,领略到欧亚长途航空的愉快。只要它不认为肉骨头之外无乐土,垃圾之外无五洲,我们尽管让这个小东西嗡嗡地自鸣得意。训诂音韵是顶有用、顶有趣的学问,就只怕学者们的头脑还是清朝朴学时期的遗物,以为此外更无学问,或者以为研究文学不过是文字或其它的考订。朴学者的霸道是可怕的。圣佩韦(Sainte-Beuve)在《月曜论文新编》(NouveauxLundis)第六册里说,学会了语言,不能欣赏文学,而专做文字学的功夫,好比向小姐求爱不遂,只能找丫头来替。不幸得很,最招惹不得的是丫头,你一抬举她,她就想盖过了千金小姐。有多少丫头不想学花袭人呢?
似乎有这个说法,在如今知识爆炸的时代和高新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所有知识也都在日新月异地在不断地在完善、更新、在嬗变、在发展。于是人们开始说,只要是学了没有用或者用不上的,就是新文盲的概念。
而且还有一个说法,就是人们在不会使用如今的各项新电器、电脑、摩托车和汽车等东西的话,就是一个科盲。电器包括的东西是愈来愈多了,有手机、微波炉、吸尘器、VCD机、DVD机、组合音响、电视机、空调、冰柜、摄像枪、照相机、闪光灯、电脑、打印机、扫描仪之类。我知道无数的人把功能齐全的VCD机和DVD机当了简单的放像机使用,家庭里的其余电器,充其量也只会揿电钮开关,有的干脆束之高阁。这已经不单单是学生的问题了。那么这些人算功能性文盲吗?
现在不识字的文盲越来越少,跟不上现代科技发展的功能型文盲却在增加。据报刊报道,联合国已经重新定义了新世纪的文盲:第一类是不能读书识字搞文化交流的人,这算是传统文盲,是目前扫盲工作的主要对象;第二类是不能识别现代社会符号的人;第三类是不能使用计算机以及外语进行学习、交流和管理的人。后两类被认为是功能型文盲,那些人虽然从大学校门里走出来,受过良好的教育,但在现代社会的科技常识方面,却往往如“文盲”般贫乏成了典型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因此,联合国新定义新世纪文盲:不懂电脑也算文盲。也就是说,文盲的标准变了。据中央电视台报道,某记者从教育部了解到,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日前对文盲标准的新规定,过去不识字叫文盲,现在不懂电脑的基本操作也叫文盲,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做出新规定,将不认识现代科技符号,不懂得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统称为功能型文盲,文盲的类型也有原来的不认识字一种增加为3种。我国从建国初期就开始扫盲工作,扫盲的标准是识字1500个,能阅读简单浅显的报刊,记简单的生活帐目,扫盲的重点人群是年龄在15周岁至50周岁的青壮年文盲。据了解,十五期间,我国在巩固扫盲工作成果的同时,重点也将放在扫除功能型文盲上,努力在全社会推广普及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学习现代科技符号。目前扫除功能型文盲的具体措施、标准正在制定之中。
古代文明是现代文明的源头,几千年来前人智慧的结晶大多浓缩在那些经典作品中。如果我们连一些基本的文史知识都不掌握,对现代文明的理解就只能停留在表层,充其量是技能,算不得知识,又怎么谈得上继承、发扬和光大呢?文字是人类知识、经验记录的载体,也是相互交流的工具。学习写字,特别是有一手漂亮的文笔,写一笔流畅、漂亮的文字,曾经是许多人多少年以来刻意追求的目标。当键盘和拇指替代了手写笔书,除了印刷体,我们还能看到多少哪怕稍具艺术性的文字呢?纵使如此,又能怎样?在社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有人认为,目前有一批缺乏读写技能、不懂文史知识和文学史的“传统文盲”正出现在大学校园和中学校园,这是专家学者们在“中国人文教育高层论坛”上提出的一个问题。其实,这种现象同样存在于社会各个阶层,令人忧虑和感叹。“传统文盲”是与“现代文盲”相对应的。不懂电脑、不会英语是现代文盲的的标志,不读书、少写字则是传统文盲的表现。就年轻一代而言,会电脑的“现代文盲”越来越少,而不会使用传统文体写作的“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即便是应用文,也可以立即从电脑上下载一个范文,来个改头换面,就能拿出来使用。这是很令人无所适从的事情。呼吁现代的人们掌握一点文史常识,不要丢掉读写基本技能,并非让每一个人都去钻故纸堆。要拿出休闲娱乐的一部分时间,就是说让人们不要去休闲娱乐,而去忍受寂寞,皓首穷经寻章摘句,做到其实是很难的。
人们或许都记得,不止一位星、腕在常识上出丑丢脸,也不时看到某些“名人”让人不敢恭维的文字。这不能不归咎于他们文化根基的浅薄。名人如此,常人亦不例外。相信每一个人都不愿被外人耻笑无知,指斥“数典忘祖”。但是那些星、腕们不管自己文化底蕴如何差,文学常识如何浅薄,在如今急功近利的、人们太显示了的时代,他们毕竟被捧得高高在上,享受到人间的荣华富贵,被无数的老百姓们羡慕不已。记得在二十多年前的歧视年代末期,就有不无刻薄的记者在报刊上宣布说,郭凯敏、张瑜如今已经在埋头努力学习,预备参加初中文化课的考试了。就是由于文盲被人轻视。
案例一:文盲富婆被骗去1800万港币
香港有个77岁的文盲富婆何燕玉,虽然年届耄耋,却身缠官司,烦恼不已。某天她向高等法院提起诉讼,称一名相熟的女美容师借口替她向洋女买高档进口的美容机和护肤品,非法提取她1800万港元存款,并要她以房产和首饰抵押。何燕玉要求法院为其追讨这笔1800万港元巨款。
何燕玉的丈夫麦炳于20世纪60年代靠经营的士发迹,30年前去世时给她留下巨额遗产。由于何从未接受过任何教育,只能认识简单的数字组合。在法庭上,律师把一张写着“50000”数字的纸条递给何燕玉看,她回答说不知道是500还是50,搞不清。
何燕玉虽已年逾七旬,但外表比实际年龄年轻得多,喜欢梳妆打扮描画涂抹,衣着打扮非常讲究。据说何燕玉出手非常阔绰,曾把价值两百万港元的楼房当礼物送人。
1994年,何燕玉在九龙尖沙咀一家美容院认识了美容师何楚泯。一来二往,两人成为莫逆至交,经常一起喝茶、打牌、互送礼物。何楚泯的丈夫林家乐是香港地产代理公司“利嘉阁”的董事。相识之后,身为美容师的何楚泯劝其巨资扮靓,不断游说何燕玉购买多部价格昂贵的美容仪器,声称这些美容按摩仪器会令人返老还童焕然一新,纵使七老八十的老太婆,在使用了这些东西后,会慢慢变得像30岁一样,现在国际上无数的电影明星都在使用。包括一台价值160万港元的美容仪器,一部价值48万港元的手部按摩器。美容师何楚泯告诉何燕玉说:
“其实香港和世界无数的电影明星都在偷偷使用这些高档的美容按摩仪器,这是美国好莱坞的秘密武器。你猜成龙多少岁数了?实话告诉你,成龙其实已经68岁了,跟70岁没什么两样,为什么成龙在电影里的扮相跟30岁的后生一样,可以旱地拔葱翻筋斗?答案就是使用了高档进口的美容按摩仪器,再加上我介绍你吃得纯天然药物啦。你猜张曼玉今年多少年纪?张曼玉其实已经80多岁了,就是因为用了这种仪器,才变得跟30岁一样,在外面整日发骚,迷倒了多少幼稚的后生崽。这样的高档进口仪器一般人是用不起的,也是不配用的,只有你何燕玉老太太才配用的。”
后来据何燕玉说,她当时一方面害怕拒绝何楚泯会令对方尴尬,出于面子考虑,另一方面确实也动心,觉得世界上谁愿意被人说老呀,自己反正也买得起,变年轻了终究不算坏么,自己的钱也带不进棺材,觉得也花不了多少钱,才同意不惜破费,于是全部买下这些仪器。
何楚泯后来又登门找到她,让她签署多张没有抬头、没有金额的空白支票,声称用来付给这些仪器的外籍卖家。当被告何楚泯林家乐夫妇夫妇得知她的账户里的钱不够时,还游说她把跑马地的两套住房作抵押,并以400万港元的价钱出让跑马地另一套住房给林家乐。
何燕玉后来和别人聊起此事,无意中从美容院的老板处得知,自己所购美容设备价格高得离谱,恐怕是其价值的几十几百倍,怀疑遭人欺骗,感到自己挨宰了。于是她翻查银行记录,发现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曾发出79张、共值1500万港元的现金支票。另外,还有一张约为1800万港元的支票存入了被告何楚泯林家乐夫妇的银行账户,并非是他们所指的外国卖家。资料显示,被告何楚泯林家乐夫妇就用这笔巨款在香港买下两套住房。何燕玉在法庭上承认,1500万港元的现金支票是用来买美容仪器的,与这次民事诉讼无关,可以不要了。她现在要向被告夫妇追讨的是1800万港元被骗去的巨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