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岸交流中的“继往开来”与“纲举目张”

(2009-09-16 17:00:34)
标签:

杂谈

两岸

交流

分类: 评论发言

是时候了,我们所举办的两岸大型交流活动,应当从比较单一地强调国家情怀与文化同源的宣示功能,扩展为以实在的民生、文化的交流互利为主。因为单纯强调种族与文化上的同源,在现代世界中,并不一定能说服对岸的人们认同一个中国。他们会说,你看美国与英国,不也同种同文?国家认同感的培养,必须着眼现实,前瞻未来。出于这种考量,我以为,未来大型两岸交流活动的参与者与影响面,也应当努力从商政学界层面,扩大到草根平民的各个方面,特别是,要注意从以中老年人为主的成人文化世界扩展到以新生代为主的青年文化世界。

 

回顾近两年我们所已经走过的交流进程,应当说,拜去年以来两岸情势的巨变所赐,拜中央的重视所赐,在全省官方和民间的共同推动下,进步很快。在福建这片土地上,已经成功地举行了一届以省政府和中央政府多个部委联办的名义进行的大型海峡两岸交流活动,其盛大的规模和多彩的项目,可谓不同凡响,使两岸和海外的中国人都共同瞩目,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第二次这样的活动,在有关部门的精心准备下,也已经初步描画了一种如同锦绣般的图景。

但是,在这幅锦绣般的图画上,还能再添上一两朵花吗?或者说,我们的论坛式对台交流活动还有可以提升的空间吗?

作为一个传播研究者,我想就如何办好作为传播仪式的大型两岸交流论坛,谈三点看法,两点虚的,一点实的。

 

先谈两个虚的问题。

第一个,是“继往”与“开来”的问题。

我们已办和将办的论坛活动,传统的元素十分丰富,也就是说,在“继往”方面做得不错。但相比之下,开拓未来的元素就比较少了。“继往”与“开来”不平衡。我想,我们必须提请各级对台交流的实务操作者,对台传播,应当着眼于未来两岸展关系的和平发展,着眼于两岸人民的和谐相处,尤其是着眼于两岸新生一代的和衷共济。总之,要具有前瞻性目光。具体地说,我认为,大陆方面的对台传播,应当争取尽早实现三个战略性转移——

 

1、在目标受众上,要从中年以上人群为主,转向更多地顾及青年一代。也就是说,在设计理念上应当注意确立如下观点:既要巩固传统纽带,又要开掘未来空间;既要保持历史延续,更要着眼青年一代。谁抓住了青年,谁就抓住了未来。归根结底,两岸的未来是由今天的两岸青年和少年决定的。第一届虽然有青年团体负责人圆桌会议,但人数少,范围小,影响力也比较弱。纵观整个论坛,文化类的项目基本上以传统文化为主,主要对成年人发生影响,而对青年人有吸引力的项目过少。如果说,第一届以成年文化为主,第二届应强化具有当代色彩的青年文化。 但就目前的计划而言,能够吸引青年的项目仍然过少。

 

2、在内容形态上,要从传统文化形态为主,转向注意强化那些代表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趋势的、现代形态的项目。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上都是如此,不能经济上向前看,而文化上向后看。而目前的文化项目,大多数是传统形态的表演演出,对年青人产生不了太大的兴趣吸引效应。当然,本次论坛的规划项目中,也有27个城市的新闻出版负责人座谈会,但,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指出,:传统戏剧是农耕时代的文化产物,编辑出版是工业时代的文化产物,而包括广播影视在内的电子视听文化,才是后工业社会到来时应运而生、前程远大的文化产物。

 

3、在参与和影响的人群考虑上,要从影响官商精英为主,转向注意大量吸引草根平民参与和关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对台传播效应向南走、向下沉的目标。因为,草根平民的人数比起官商精英来,总是多数。与作为政治中心的台北及所谓“外省人”占多数的北台湾相比,南部的草根性民众更为众多,而他们最需要我们作国家认知的工作。尤其是今日的台湾政治是选举政治,多数草根平民的意向,对于岛内的政治生态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即使今天,在泛蓝执政之后,也必须时时注意如下事实——改动一句唐诗来形容,就是,“浅草也能没马蹄”,草根平民的意向,会对马政府有重要的制约。因此,要特别关注我们在南台湾的那部分同胞。

    

    我要谈的第二个虚的问题,是“纲举目张”的问题。如果说,对一般台湾民众的传播,是目,那么,对岛内媒体主事者的传播,尤其是对电子媒体掌握者的传播,就是纲。一定要争取岛内的传媒负责人对我们在东岸举办的大型论坛感兴趣,参与进来,这样就能有效地吸引他们注意这个论坛,在自己的媒体上传播这一论坛,这比我们大陆自己的媒体宣传要有效得多。换言之,对台传播中,一般的传播是目;而对台湾岛内的媒体之传播,是纲。抓住了这个纲,想法子让岛内强势媒体卷入到对海峡论坛的关注中来,让它们在岛内民众中转身为“意见领袖”,进行二级传播或N级传播,效果就比我们直接对台的一次传播要好得多,就能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

 

   以上就是我要谈的两个务虚的问题,即继往开来的问题和纲举目张的问题。鉴于对以上两个重要问题的认识,我有一个实的、具体的建议:我强烈地呼吁,主办者应当在第二次大型两岸交流论坛中,加进两个重要的项目——

    

        一、“两岸电视台长论坛”。这个论坛一应当热情邀请台湾地区的电视台长或频道总监前来参加,就两岸文化产业合作与交流展开交流切磋。两岸电子媒体加强交流,就会使岛内传媒自然而然地对海峡东岸的传播强度增加,改变那种我们“宣”得多,而岛内媒体“传”得少的局面。

 

     二、“海峡两岸大学生DV作品大赛(或DV节)”,并作为一个传统项目保持延续下去,因为这一项目符合我上面所说的三个战略性转移的方向:它既是面向青年人的,在形态上是运用了现代传播手段的,又是草根型的文化创造。因此,它,具有充分的前瞻性意义。

 

                                       (这是博主近日在一次两岸交流研讨会上的发言提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