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声与失语
(2009-06-08 16:53:45)
标签:
杂谈随想 |
分类: 随想思絮 |
前一些日子,我曾经因为吃了上火的东西,导致声带发炎失声。说出的话,不再像是从我本人喉咙里发出的声音;和朋友在卡拉OK包厢里吼歌,唱到高音时,更成了“漏风”的风琴里发出的声音。记得那晚,福州广电集团的副总编辑吴乙平先生向他夫人介绍说我歌唱得不错,可是我唱阎维文原唱的那首《母亲》时,一开口,就生动地诠释了一句成语的涵义——声嘶力竭。大概是我的嗓子过于呕哑嘲哳难为听罢,吴夫人不久就悄然离开,独留吴总受我折磨。不久,我也知难而停止了折磨自己的嗓子。那些日子,用一句广播文艺方面的理论话语来说,是我的声音形象已经全然走样变形的时节。
因为失声,在许多时候,在众人聚会的场合里,我不再发言,很少说话,成为沉默的旁听者。一个朋友便说,这不像是原来的我,不像那个喜爱美味的食物与友人的聚会,并在朋友圈子中一向谈风甚健的华孚了。然而,我想,与其勉强发声而不像自我,不如沉默恍如失语。正是由于因为失声而进入类似失语的状态,我在沉默之中,也仿佛更加切身地体验了有时作为群体的人的失语状态。
真正的失语,它的原因如果是病理学的,那一定是某种中枢性的问题——由于大脑皮层(优势半球)的语言中枢损伤所引起的。这种语言中枢有两个:
一个叫语言运动中枢,位于主侧半球的额下回后部。这个中枢支配着人的说话,如果这个中枢损伤,会使患者丧失说话能力,不会说话。但能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常用手势或点头来回答问题。根据病变的范围,可表现为完全性不能说话,称完全性失语。或只能讲单字、单词,说话不流利,称为不完全性失语。这种情况叫做运动性失语。
另一个叫语言感觉中枢,位于主侧半球颞上回后部。此中枢可以使人能够领悟别人说话的意思。如果这个中枢受损,则引起患者听不懂别人说话的内容,不理解问话。但这种人语言运动中枢完好,仍会说话,而且有时说起话来快而流利,但所答非所问,这种情况叫感觉性失语。
如果社会机体也出现失语症状,恐怕也因为社会机体中主管发声的部门出现了上述症状。在社会机体的话语环境中,前一种失语是传播障碍症,后一种失语是宣传过度症。
而我的因失声导致的沉默,只是一种假性的失语,它只是表明喉舌有了些炎症。
社会的机体中,作为民众喉舌的媒体是否也会有炎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