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灾之中的民魂写真——评电视剧《回家——2008》

(2009-05-28 23:36:28)
标签:

电视评议

杂谈

分类: 评论发言

   大灾之中的民魂写真——评电视剧《回家——2008》

   历史和艺术都注定要对中国的2008年魂牵神凝。在这个悲喜交集的年份,中华民族所焕发出来的生命伟力和感人精神,令世界肃然起敬,也使任何艺术的虚构与想象黯然失色。正是因此,尽管20集电视连续剧《回家——2008》是一部典型的灾难影视作品——它以那场几乎是伴随着2008年一道来临的巨大的雪灾为素材,但是,它不像常见的许多灾难片那样,着力渲染某种恐怖、惊悚的氛围,也不对灾难中的人和事作过于煽情、夸饰的表现。相反,它的制作者选取了一条近于纪录片式的创作路径,用纪实风格引领观者重新走进那场大灾中的许多普通国人的心灵,平实真切地表现他们情感、欲望和心理的幽微变化。这是一种看似寻常却艰辛的艺术处理方式,它为这场雪灾中裎露的中国民魂留下了一份生动而传神的写真。

  虽然在剧中最早出场的是一个地方官员,但是,《回家——2008》所试图塑造的是一批人物的集体群像而不是单一的人物形象——在这部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众多的人物:从市长到小偷,从热恋的情人到闹离婚的怨偶,从市井小民到山村老者……他们在剧中的地位几乎是并置的,我们甚至很难简单地断定谁是主角,谁是配角。可以说,它用影像符号为当时受灾的南方地区的社会生活绘就了一幅全景画。正是因为着意刻画纷繁的众生相,剧作者在故事结构上采用了多线并进的叙事方式,让处在不同空间的人物各自展开他们的生存故事。这样的叙事酷似文学中的生活流小说,它将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事件和情境拼合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叙述中较少使用高密度事件,多使用重复性场景,具有印象主义艺术的特征。当然,在剧中,这些沿着各自生活轨迹运动的生命个体,又不约而同地与在那个时节中紧扣国人心弦的主题——万众一心,共度时艰——发生联系。于是,繁复的变奏在这里汇成了一个共同的指归:大灾中的党心、民心、中华儿女之心。

  在镜头运用上,《回家——2008》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将当时的许多新闻影像资料大胆织入。这既增加了剧作的真实感,同时也有效地为片中的人物群像建造了生动的背景。作为非常时节的形象史料,它们本身就有隽永的魅力,当它们被嵌置到一部剧情片之后,纪实与虚构的映衬与组合,更为作品平添了特殊的艺术张力。

  灾难是一部加速器,它能使人心的变异以平日无法比拟的速度演化;灾难也是一部透视仪,它能使人们平日隐匿的内心真实彻底暴露。《回家——2008》真切反映了自然灾难的这些社会功能,它能使人们产生出许多深切的省思。而经过这样的省思之后,人们会更加深刻地参透人生的意义,发见许多普通人的可贵品质,从而达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从这个意义上说,灾难,以及生动地为灾难中的人心、人性作传神写真的《回家——2008》,又是一部心灵的净化仪。

      (原载:光明日报2009年5月21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