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棋书画》中的“道子画壁”邮票是对中国画的诠释
(背景音乐—英雄颂 黄薇)
中国邮政即将发行的《琴棋书画》邮票,其中第4枚邮票是“画”。“画”是指中国画,起源于象形字。国画
按题材,分为“三科”即人物、花鸟、山水。人物画表现的是人类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山水画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花鸟画则是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与人和谐相处。
范曾用一幅画题为《道子画壁》的作品,诠释了中国画的定义和中国画的发展。
吴道子(680年—759年),河南阳翟(今禹州市)人。吴道子是一位全能画家,人物、鬼神、山水、楼阁、花木、鸟兽无所不精。后世尊称他为
“画圣”,民间画工尊其为祖师。画史上尊称其为吴生,道教中人更呼之为“吴道真君”、“吴真人”,玄宗赐他名“道玄”。
宋代苏轼《书吴道子画后》文:“道子画人物,如以灯取影,逆来顺往,旁见侧出,横伪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术,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余地,运斤成风,盖古今一人而已。”吴道子的绘画技法被称为“吴家样”,是“范本”。
吴道子被推为国画之祖师,他笔下的人物,被誉为“奇踪异状”,形象“虬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画赵景公寺执炉女子壁画,“窃眸欲语”表情实是动人。他画长安千福寺西塔院菩萨,传神生动。
吴道子画丈余大人物,或从手臂起笔,或从足部开始,人物形象新颖生动,透视关系比例准确无误。他画直线和曲线不用辅助工具,“弯弧挺刃,植柱构梁,不假界笔直尺”,画佛像后圆光,“立笔挥扫,势若风旋”,“转背浑墨,一笔而成”,惊动京城。他画长安兴善寺壁画,出神入化,仅用白描线条,尚未着色,就显现出了色彩感和立体感,形象生动,引得市民扶老携幼前来观画,让观者无不惊叹。
开元年间将军裴■母亲去世,邀请吴道子在洛阳天官寺作壁画为母祈福。吴道子要求裴■脱去丧服换上武将装舞剑,剑随人意“走马如飞,左旋右转,挥剑入云,高数十丈,若电光下射”,最后,剑直落入他高举的剑鞘。观者无不为之惊栗。此时吴道子“援毫图壁,飒然风起,为天下之壮观”。
唐玄宗爱看嘉陵江四时山水,令吴道子沿嘉陵江画蜀山蜀水。没几日,吴道子空着手回来了,玄宗要看他的画稿,并对吴道子说画家李思训去了几个月,画了很多精美的画稿。吴道子说:“臣无粉本,并记在心。”玄宗于大同殿观他画画,吴道子先是开怀畅饮,以酒助兴,醉笔染丹青,他挥毫泼墨,在一匹素绢上挥笔如疾风迅雨,成就了一幅构图精妙的写意山水,画面虚实相及的渲染,层峦叠嶂,山重水复,动静相宜,远景淡染,近景工画,云雾、山林、流水,怪石崩滩,势状雄峻,厚实凝重,好一幅嘉陵江两岸山水纵横三百里。唐玄宗赞叹不已,道:“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迹,皆极其妙也”。
范曾禀赋中国画的根本,用写意传神、气韵生动、内涵深蕴的绘画语言画《道子画壁》。将吴道子的形象和他笔下钟馗的形象一同写入《道子画壁》。
画史上多有画家酒后作画,吴道子即为其中,他与酒有不解之缘,求画者往往携酒而来,才可得其一画。吴道子饮酒趣事颇多,尤喜酒醉作画,借酒抒怀,心潮澎湃之时挥动如椽大笔,若狂风骤雨飘忽而来,飞动之势又像飞龙惊蛇倏忽而去。笔势猛利迅疾,且常是“百杯而神转”。吴道子得益嗜酒之好,酒能引发他的诗思、激励

他的画兴。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说:吴道子 “每欲挥毫,必须酣饮”,时有以酒助兴的功效,“立笔挥扫,势若旋风”的气势。
范曾《道子画壁》源于沈括在《补梦溪笔谈》之《补笔谈》中记载有吴道子画钟馗之说。吴道子是画史上第一个画钟馗之人,几千年来钟馗的形象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让人一眼就认出。钟馗的故事历代相传。据古籍记载及专家考证,钟馗为唐开元元年,公元713年7月7日生于陕西户县甘河镇甘河村,后迁西安秦岭中段户县终南山下欢乐谷石井镇阿姑泉。《琴棋书画》邮票发行之时,集邮者若能由西安市区南行三十分钟至终南山下长安、周至、户县,三县都有着丰富的“钟馗”传说、大量的文字记载和文物遗迹。
《道子画壁》画中吴道子对壁挥毫收笔,此时正细品画稿中人物形体曲线美、自然美以及笔墨之趣。钟馗在背景中内涵深刻,人物形象气韵生动,神采飞扬,个性突出。画面兼工带写,细致严谨,笔法细密,墨色潇洒,衣纹勾勒自如、流畅,笔力遒劲,线条简括。大红色彩艳而不俗,用挺秀纵逸的线条,沉浑质丽的设色,借用水、墨、色的交融,表达出深邃的意境。韵味可人。范曾笔下吴道子的形象令人有种似曾相识的亲切之感。
(来源:中国集邮报)
唐代画家唐代画家——吴道子
吴道子,传为“画圣”被玄宗赐名道玄。是中国唐代第一大画家,被后世(唐宣宗847年)尊称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画史尊称吴生。河南阳翟(今河南省禹州人,大约生于唐高宗朝(约685年左右),卒于唐肃宗朝(约758年左右)。少孤,相传曾学书于张旭、贺知章,未成,乃改习绘画。曾在韦嗣立幕中当大吏,做过兖州暇丘(今山东兖州)县尉。漫游洛阳时,从事壁画创作。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宁王友。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唐玄宗闻其名,任以内教博士官,并官至宁王府友,改名道玄,在宫廷作画。开元年间,玄宗知其名,召入宫中,让其教内宫子弟学画,因封内教博士;后又教玄宗的哥哥宁王学画,遂晋升为宁王友,从五品。道教中人更呼之为“吴道真君”、“吴真人”。苏东坡在《书吴道子画后》一文中说:“诗至于杜子美杜甫),文至于韩退之(韩愈),书至于颜鲁公(颜真卿),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能事毕矣!”一代宗师,千古流传。
吴道子长于山水画,他主画的《金桥图》令人拍手称绝。在他独自画《嘉陵江山水三百里图》的过程中,其绘画技艺更有所创新。唐人张彦远高度评价说:“因写蜀道山水,始创山水之体,自为一家,其书迹似薛少保。”陈怀瓘也称赞“禽兽山水,台殿草木,皆神妙也,国朝第一”。
唐代佛教、道教都十分流行,宗教艺术也有长足的发展。因此,吴道子的佛画艺术有很高的成就。他在东、西两京寺观作壁画四十(一作四百)余间,而且“人相诡状,无一同者”。西京兴唐寺御注金刚经院、慈恩寺塔前面文殊普贤及西面降魔盘龙、小殿前面菩萨,景公寺地狱帝释龙神,永寿寺中三门两神等,“皆妙绝当时”。吴道子画中门内神,圆光最在后,一笔而成。坊市老幼,每日有数百人“竞候观之”;及其下笔之时,“望者如堵”,只见他“风落电转,规成月圆”,围观的人群见他画技如此高明,“喧呼之声,惊动坊邑,或谓之神”。他画的人物,使人感到“虬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可见,他画的人物形象鲜明,真切感人。他画人物,人体各部分比例十分精确。
吴道子所画的《地狱变相》是其代表之作。《东观余论》记吴道子在景云寺所画《地狱变相》时说:“视今寺刹所图,殊弗同。了无刀林、沸镬、牛头、阿房之像,而变状阴惨,使观者腋汗毛耸,不寒而栗。”既然画中无“刀林、沸镬”的恐怖的直觉形象来辅助画面的“阴惨”,那么作品中当然要有比神灵鬼怪等更能强烈地感动人心的力量。据景云寺的老僧玄纵说:“吴生(道子)画此地狱变成之后,都人咸观,皆惧罪修善,两市屠沽,鱼肉不售。”其艺术效果如此惊人,足见吴道子在佛画艺术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吴道子在绘画艺术上之所以取得如此卓然超群的成就,是由于他刻意求新,勇于创作。《历代名画记》记载了他这样两句话:“众皆密于盼际,我则离披其点画,众皆谨于象似,我则脱落其凡俗。”由此可见他在绘画艺术上不落俗套,大胆创新的精神。因此他的作品成为画师们所学习的楷模,绘画作品称为“吴家样”。故唐人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序》中品评了唐朝诸画家“近代画者,但工一物以擅其名,斯即幸矣,惟吴道子天纵其能,独步当世,可齐踪于陆(探微)、顾(恺之)。”
吴道子还弘扬绘画艺术,悉心教授弟子,把自己高超的技艺传给下一代,使绘画艺术后继有人。据《图绘宝鉴》和《历代名画记》记载,他的弟子很多,其中较知名的有卢稜伽、李生、张藏、韩虬、朱繇、翟琰等。韩虬“以丹青自污,学吴道玄,尤长于道释”。朱繇从师于吴道玄,也“妙得道玄笔意”。吴道子对弟子言传身带,不是让弟子们背诵口诀、研色等,就是让弟子们临摹他的画稿,或者依照他的吩咐去填染色彩。《历代名画记》便有这样的记载:“吴生(道子)每画,落笔便去,多使琰(翟琰)与张藏布色。”有时,吴道子作壁画时只描一个大概,其余便让弟子来完成,在洛阳敬爱寺中,吴道子所描的“日藏月藏经变”即由翟琰完成的。吴道子的绘画艺术对唐代的绘画有着深刻影响,他被画工尊为“师祖”、“画圣”,后来他的徒弟接替了“画圣”的名号。
(背景音乐—英雄颂 黄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