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8稿件-南康区邹家地小学刘光炎老师坚守山区38年,他说:“只要需要,我会一直在这里”

(2021-03-19 08:58:50)

近日,由教育部主办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已在全国范围内确定64名候选人,我省有2名教师入围,其中一名是来自南康区隆木乡邹家地小学的刘光炎老师。熟知他的朋友们听说此事后,纷纷表示:刘光炎老师坚守山区小学38年,在教书和育人上殚精竭虑,是当地人称颂的教师楷模!日前,记者来到邹家地小学,近距离了解这位楷模教师的事迹。

情系家乡 投身教育

一说起邹家地小学,56岁的刘光炎如数家珍:学校虽然偏远,离圩镇有近20里;规模也不大,目前只有2名学生,但它历史久远,上世纪30年代就有了,原本是一所私塾,上世纪50年代改成邹家地小学;上世纪70年代有小学一到五年级,2000年以前还有一到四年级;2000年以后,学校最多时有五六十名学生;去年上学期还有12名学生,去年冬天学生开始减少……”刘光炎有点叹息,但并不遗憾,因为学生没有失学,只是随父母进城读书去了。

刘光炎说,邹家地是他的家乡,他也是从邹家地小学毕业的,所以,他对这片土地、这所小学有深厚的感情。高中毕业后,他原本准备继续考大学,听说邹家地小学急需老师后,毅然前去应聘。1980年,他成为母校的临时民办教师,直到2003年才正式转为公办教师。

邹家地至今仍交通不便,连日用品都要到圩镇上才能买到,好些老师来了,最终又走了。从2000年开始,就只剩刘光炎一人坚守。而刘光炎也不是没有机会离开。上世纪80年代,因刘光炎表现出色,乡教办想调他过去当干事。家人、朋友都替他高兴,说:有干事当是挺可以嘞!刘光炎有过动摇,毕竟人往高处走嘛。然而,当听说自己一旦离开,没有人愿意来接替他的位置后,想到那些孜孜求学的孩子,他最终放弃了当干事的机会。

时间转眼到2000年,刘光炎的表弟在北京开起了公司,想请他去工作,薪资将近他工资的10倍。刘光炎再次动摇,毕竟自己一直收入不高,家人无不希望他抓住这个赚钱的机会。学生家长却急了,对他说:如果你这样的本地人都不愿意留下来教书了,谁还愿意来?你走了,孩子会失学的。学生们也难过地说:我们舍不得你,刘老师!刘光炎想走的念头顿时就熄灭了。表弟听说后,忍不住他:你的工资养家糊口都困难,大家都在向钱看,别人有洋房住了,你还在住土坯房,你到底是要为家庭好,还是要为学校好?你这样简直就是让老婆孩子跟你受罪。

刘光炎虽然难过,但依然答道:钱是重要,但人不能当钱的俘虏。别人选定了我,我就要教下去。从此,他再未有过任何动摇,一心当自己的清贫教师。

身处偏远  与时俱进

刘光炎作为一个全科教师,虽然身处偏远山区,教学方法却与时俱进,还实现了多媒体教学,非常受孩子喜爱。

刘光炎说,他知道学校因地理位置等原因易与外界脱节,所以非常注重与其他学校老师交流,还自己掏钱订阅了许多教育类报刊。因地方偏远,邮局不送上门,他便自己去乡里的邮局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了这件事,妻子跟他吵过很多次:上有老母亲、下有幼儿要养,还有不少债务待还,家中5亩多地需要钱买肥料和种子,所有开支都靠他的工资,他居然还花钱订杂志。直到后来他教的班级成绩在全乡15所小学中取得五连冠的战绩,让乡亲连连称赞:老师拼劲相当可以!刘光炎因此获得的奖励是四个保温杯,虽然未能增加家庭收入,但妻子还是为他高兴和自豪。刘光炎借机告诉妻子,他能取得教学上的成功,多亏自己订阅了很多报纸杂志,与外界先进教育理念不脱节。妻子从此不再为此事与他争吵。

网络兴起之后,刘光炎也迅速跟上时代,学用智能手机,学用电脑,改用多媒体教学,让山区教学一点也不

深爱学生  谆谆善诱

作为一名全科老师,刘光炎对每门学科都很重视,他自学了音乐与绘画不说,还根据学校场地小的特点,带着孩子们拍皮球、踢毽子、花样跳绳……既不需要很大场地,又能让孩子爱上体育课,得到充分锻炼。至今,离校多年的学生还记得他的课是那么有趣。

刘光炎的学生小亮今年考上了南昌航空大学,他兴奋地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刘光炎。小亮告诉记者:老师的一大特点是上课老师,下课朋友,课间他跟我们一起玩,还会讲有趣的笑话,很有童心。他这一点深深影响了我,我后来一直像他一样——玩就玩个痛快,学就学个踏实。

小亮的弟弟小春如今在隆木乡中心小学就读,但暑假回来,他依然会回邹家地小学见刘光炎,想听刘光炎拉的二胡,就算学校没人,到校门口看看也好。说来也有趣,小亮小春两兄弟都特别喜欢刘光炎边拉二胡边教他们唱歌。小亮回忆,因为学生爱听,刘光炎会在中午课间时为他们拉二胡。刘光炎说,他是特意到乡中心小学跟老教师学的二胡演奏,为的就是吸引学生,让音乐课更加生动有趣。对学生来说,吸引他们的不仅仅是美妙的音乐,更是刘光炎倾注在音乐声中对学生的爱。

在他们的印象中,刘光炎从未用慷慨激昂或是动听的话语来表达对学生的关心,但他们却从刘光炎一些默默的小言行中,感受到了不散的温暖。比如,每逢雨雪天气,刘光炎会牵着学生的小手送他们回家。这份关爱从哥哥小亮一直传递到弟弟小春,成为两兄弟共同的温暖记忆。小亮和小春对此发出共同感叹:老师就像家长一样。小春告诉记者,他很喜欢这种被关心的感觉,不擅表达的他也学着像刘老师一样关心同学,听到对方说谢谢时,自己有一种开心又温暖的感觉。其实,为了帮助腼腆的小春学会表达情感,刘光炎没少动脑筋。他请小春当自己的小助手,让他在成就感中流露真实情感。小春受到激励,每天提前到校帮他开校门,还主动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对此,刘光炎总是发自内心地赞叹:你这么负责,学习上再努力一把的话,将来也可以像我一样当老师呢!还给小春颁发小老师的称号。

为了激励学生,刘光炎还特意做了小朋友喜欢的呱呱叫”“喜羊羊”“小红花”“笑脸等图案,遇到值得表扬的事,就给他们颁发不同图案。就算如今只有两名学生,他也认认真真地教育,决不敷衍。去年,有个学生开窗户时不小心打破了窗玻璃。刘光炎进教室时看到破碎的玻璃,没有发脾气,而是首先听学生们把情况说了一遍。然后对当事学生说你不是故意的,只是不小心推得太用力了,安慰其不安的心情。接着,他找出工具修补窗户,还让当事学生一块搭手递工具。他边修补边和声细语地跟学生讲学校的故事与历史,告诉学生,学校从1997年起,没有坏过一块玻璃,他笑着说:就在你手上破了,所以,你帮老师一起修补,是对自己做的事情负责。以后,你要像爱护自己家的东西一样爱护学校的公物。这样轻声细语的教育,既让学生增进了对学校的感情,又自己领悟了道理。也难怪学生即便离校,仍对他念念不忘。

眼看过几年就要退休了,刘光炎仍孜孜不倦地学习新事物,只为提高教学质量。有人会劝他说,这么老了还学什么?意思是等退休就好了。但刘光炎很坚定:要与时俱进,否则跟不上时代,教不好学生。而且,只要学校还需要我,就算退休了,我也愿意返聘,继续教家乡的学生!特约记者陈小兵 记者刘航 / )  


来源:客家新闻网-赣南日报2018-8-2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