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应用文写作教案——绪论

(2013-09-23 14:38:17)

§1绪论

教学目标:了解应用文的概念和学习应用文的意义;领会应用文的特点、作用和历史沿革;掌握应用文的要素和学习应用文的方法。

重点难点:应用文的沿革、作用和基本要素。

教学课时:2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过程:

一、应用文概述

1、概念

     应用文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在处理各项公务和日常事务中为解决实际问题时所使用的具有惯用格式的实用性文章的总称。

2、历史沿革

1)商周时期:应用文萌芽。

2)秦汉时期:公文文体分类、公文格式和行文方向基本形成。

3)魏晋南北朝时期:公文在理论和写作实践上都有明显的进步。

4)唐宋以后:应用文写作处在“政事之先务”的主导地位上。

5)明清时期:文体分类日趋详细、繁杂。

6)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颁布《新公文程式》对公文概念作出了明确界定。

7)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起现代应用文体制。

3、应用文的特点

1)实用性。

2)真实性。

3)简明性。

4)时效性。

5)规范性。

4、应用文的作用

1)宣传教育作用。

2)权威规范作用。

3)沟通协调作用。

4)依据和凭证作用。

5、应用文的分类

目前通用的分法是按应用文的适用范围,将其分为公务文书和私务文书。

公务文书分为通用文书和专用文书。

1)通用文书是指人们在日常的各种生活、学习、工作和生产活动中普遍使用的应用文。通用文书则又分为法定公文和事务文书。

2)专用类是指具有一定专业性的应用文。它包括传播、财经、科技、司法等不同种类的应用文。

二、应用写作的基本要素

1、内容要素

1)主题

是作者通过文章的具体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或基本观点。是作者的意图、主张或看法在文章中的体现。主题是统帅全篇文章的灵魂,它决定文章是否有价值,衡量写作是否成功。

2)材料

应用文材料是指写进文章的事实、依据以及相关背景资料,它既不同于议论文中证明论点的论据,也不同于记叙文以及文学作品中的题材。材料是构成文章内容,形成、支撑并表达主旨的各种事实与理论。

2、形式要素

1)结构

应用文的结构,是根据表达观点的需要,对材料进行处理安排。其作用就是将各个部分统一起来,把内容和形式统一起来,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其实用的目的。

2)语言

应用文的语言,明显不同于文学作品的语言。应用文的语言强调准确、简明、朴实和庄重。

3)表达方式

文章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五种。应用文通常使用的是记叙、说明和议论。除一些通讯报道、广告语外,应用文一般不用或很少使用抒情和描写。

三、学习应用文的意义及方法

1、意义

1)提升素质。听、说、读、写能力是现代人才应该具备的四大基本素养,其中以写作能力最能检测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因此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将应用写作作为接纳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

2)优化知识。学习应用文写作,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同学们的知识能力结构更合理,对将来的发展更有裨益。

3)增添优势。学习应用写作,可以提高学习者在思维训练、言语交际、文字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2、方法

1)大量阅读应用文范文,提高感性认识。

2)学习应用写作理论,掌握基本模式。

3)多写多练,增强应用写作能力。

思考:怎样培养对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兴趣?

§2行政公文概述

教学目标:掌握行政公文的概念和格式,了解公文的特点;掌握行政公文的分类、行文规则。

重点难点:行政公文的格式及行文规则。

教学课时:2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过程:

一、行政公文的概念

行政机关的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二、行政公文的特点

1 公文的制发具有程序性。

2)公文格式具有规范性。

3)公文由法定作者制发。

4)法定权力的制约性。

三、行政公文的种类

1)依照行文关系和行文方向的不同,可将公文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三种。

2)按照紧急程度可将公文分为紧急公文和普通公文两大类。紧急公文又分为“特急”和“急件”两种。

3)按照有无保密要求、秘密等级可将公文分为无保密要求的普通文件和有保密要求的保密文件两大类。保密文件又分为绝密文件、机密文件和秘密文件三类。

4)按照具体职能的不同,可将公文分为法规性公文、指挥性公文、报请性公文、执照性公文、联系性公文、实录性公文六大类。

5)按适用范围分,根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我国行政机关现行的公文有13种: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和会议纪要。

四、行政公文的行文规则

(一)下行文规则

1.政府各部门依据部门职权可以互相行文和向下一级政府的相关业务部门行文,除以函的形式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审批事项外,一般不得向下一级政府正式行文。

2.部门之间对有关问题未经协商一致,不得各自向下行文。如擅自行文,上级机关应当责令纠正或撤销。

3.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必要时应当抄送其另一上级机关。

4.向下级机关或者本系统的重要行文,应当同时抄送直接上级机关。

(二)上行文规则

1.“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需要同时送其他机关的,应当用抄送形式,但不得抄送其下级机关。

2.“报告”不得夹带请示事项。

3.一般不得越级请示和报告。

4.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的事项外,不得以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请示”、“意见”和“报告”。

5.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写明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  

(三)联合行文规则  

1.同级政府、同级政府各部门、上级政府部门与下一级政府可以联合行文。  

2.政府与同级党委和军队机关可以联合行文。  

3.政府部门与相应的党组织和军队机关可以联合行文。 

4.政府部门与同级人民团体和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也可以联合行文。  

(四)其他行文规则  

1.属于部门职权范围的事务,应当由部门自行行文或联合行文。联合行文应明确主办部门。须经政府审批的事项,经政府同意也可以部门行文,文中应注明经政府同意。   

2.属于主管部门职权范围内的具体问题,应当直接报送主管部门处理。

五、行政公文的格式

(一)行政公文书面格式

按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12月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规定,组成公文的要素有眉首、主体、版记三部分。置于公文首页红色线以上的各要素统称眉首;置于红色线以下至主题词之间的各要素统称主体;置于主题词以下的各要素统称为版记。  

1.眉首  

眉首由公文份数序号、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六个部分组成。

2.主体   

主体是公文的主要写作部分,由公文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落款、印章、附注等几个部分组成。

3.版记   

包括主题词、抄送单位、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等项。

(二)公文排版规格与印制装订要求 

排版规格:正文用3号仿宋体字,一般每页排22行,每行排28个字。   

制版要求:版面干净无底灰,字迹清楚无断划,尺寸标准,版心不斜,误差不超过1mm

印刷要求:双面印刷;页码套正,两面误差不得超过2mm。黑色油墨应达到色谱所标 BL.100%,红色油墨应达到色谱所标Y80%、M80%。印品着墨实、均匀;字面不花、不白、无断划。

公文用纸:采用GB/T148中规定的A4型纸,其成品幅面尺寸为: 210mm×297mm,尺寸的允许偏差见GBT148

装订要求:公文应左侧装订,不掉页。包本公文的封面与书芯不脱落,两页页码之间误差不超过4mm

思考:学习行政公文有什么作用?

§3通知 通报

教学目标:了解通知、通报的结构和写作要求,掌握通知、通报的适用范围。

重点难点:根据要求正确选择文种写出合乎规范的通知、通报。

教学课时:2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通知

1、概念

通知是知照性公文,“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传达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的公文。

2、特点

1)知照性。通知的主要功能在于知照。  

2)广泛性。通知的广泛性表现在多方面。  

3)时效性。通知有一定的时效要求。

3、种类

根据内容的不同,通知大体可以分为四类。  

1)批转、转发、颁发性通知。  

2)指示性通知。用于布置下级机关工作事项,指示工作方法、步骤。

3)会议通知。是组织会议的单位制发的公文。

4)任免人员的通知。用于任免干部。

4、格式与写法

通知的格式,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   

1)标题
   
由制发机关、事由、文种三部分组成。   

2)主送机关    

写被通知者的姓名或职称或单位名称。在第二行顶格写。

3)正文   

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正文。   

4)落款署名和日期。   

写通知一般采用条款式行文,可以简明扼要,使被通知者能一目了然,便于遵照执行。

5、写作要求与例文分析

1)指示性通知:须写明提出指示的根据与指示事项,内容要求明确具体。   

2)颁布或转发性通知:要求在正文中简短地说明所颁布或转发的公文的制发机关、制发(批准、生效)日期与公文标题以及颁发或转发的目的、意义与要求等。被颁布或转发的公文均为通知的附件,须注明附件的序号与标题、件数。   

3)任免人员的通知:要求写明批准的机关、日期与被任免人员的职务、姓名。   

4)会议通知:要求写明召开会议的名称、目的、议题、时间、会址、对参加会议人员的要求(如准备发言、文件、论文、生活用品等)、注意事项以及筹办会议单位名称、联系人、联系地址、电话号码、电报挂号、会议食宿安排、去会址路线、接洽标志等。

例文分析参看教材P24-28

二、通报

1、概念

通报是“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的 行政公文。

2、特点

1)典型性。 

2)指导性。

3)时效性。

3、种类

1)表彰通报。 

2)批评通报。 

3)情况通报。

4、格式与写法

通报由标题、发文字号、主送机关、正文、落款构成。

1)通报的标题:发文机关、主要内容、文种。

2)通报的正文

表彰及批评通报

A介绍事实与现象;B揭示事实的性质、意义;C做出表彰或处理决定;D 提出希望和要求。

情况通报

A缘由和目的;B情况和信息;C希望和要求。

5、写作要求与例文分析

1)通报一般不提出具体工作要求。  

2)通报文风要朴实。  

3)通报观点要鲜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要是非分明,忌含糊其词。

例文分析参见教材P30-31

思考:通知、通报各自的特点、种类和适用范围有什么联系?

§4报告 请示

教学目标:了解报告、请示的结构和写作要求,掌握报告、请示的适用范围。

重点难点:正确选择文种,撰写合乎规范的报告和请示。

教学课时:2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报告

1、概念

报告是“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询问”的公文。

2、特点

1)行文的单向性。  

2)表达的陈述性。

3、种类

1)根据性质的不同,报告分为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两种;

2)根据时间期限的不同,报告分为定期报告和不定期报告两种;

3)根据内容不同,报告分为工作报告、 情况报告、建议报告、答复报告和递送报告等。

4、结构与写法

报告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和落款组成。

1)标题

报告的标题常见的形式有两种,一种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构成;另一种由事由和文种构成。

2)主送机关

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顶格写于文首,其后用冒号。

3)正文

  报告正文的结构一般由开头、主体和结语等部分组成。

A开头。主要交代报告的缘由,概括说明报告的目的、意义或根据,然后用“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语转入下文。

B主体。这是报告的核心部分,用来说明报告事项。它一般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工作情况及问题;二是进一步开展工作的意见。

C结语。根据报告种类的不同一般都有不同的程式化用语,应另起段来写。

5、写作要求与例文分析

1)工作报告:A要写明工作进程,成绩与经验,问题与不足,改进的措施,未来的打算。B主次要分明,重点要突出,点面结合。C要客观全面报告工作情况,实事求是,从客观反映的成绩或问题中揭示出一定的规律。D报告可以写设想、提建议,但不得夹带请示事项。

(2)情况报告: 重在反映“动态”情况,如突发情况、意外事故,工作中出现的新事物、新问题、新动向。报告要及时,详略要得当。

(3)答复报告:针对上级的询问,实事求是地回答。

(4) 递送报告:将报送的材料(文件、物件)的名称、数量写清楚就可以了。结尾用“请收阅”、“请查收”等惯用语。

二、请示

1、概念

请示是“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的公文。

2、特点

1)针对性

2)超前性

3)单一性

4)呈批性

5)隶属性

3、种类

按照内容和性质的不同,可将请示分为请求指示性请示和请求批准性请示(包括请求批转的请示)

4、结构与写法

请示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组成。

1)标题  

一般由请示单位、事由、文种或事由和文种组成。

2)主送机关

 为直属上级机关,即一般只报一个主管的领导机关。

3)正文

 正文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A请示缘由B请示事项C请示要求。

(4)落款

5、写作要求与例文分析

(1)一事一请示。   

(2)单头请示。

(3) 不越级请示。

(4) 不抄送下级机关。

例文分析参见教材P33-34P36-37

6、请示和报告的区别

1)请示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导、批准,上级接文后一定要给予批复;报告则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供上级了解情况,为上级提供信息和经验,上级机关接文后,不一定给予批复。

2)请示内容具体单一,要求一文一事,必须提出明确的请求事项。报告内容较广泛,可一文一事,也可反映多方面情况,但不能在报告中写入请示事项,也不能请求上级批复。请示起因、事项和结语缺一不可;报告行文较长,结构安排不拘一格,因文而异。

3)请示涉及事项是没有进行的,等上级批复后才能处理,必须事前行文,不能先斩后奏;报告涉及事项大多已过去或正在进行中,可以事后行文,也可以事中行文。请示时间性要求强,报告时间性要求一般较差。

4)批准性请示,上级未做出答复前,成文单位无权安排和办理;批转性报告在上级未作答复前,成文单位即可进行安排和部署。

思考:怎样鉴别教材例文的规范性?

§5批复

教学目标:了解批复、函的结构和写作要求,掌握批复、函的适用范围。

重点难点:函的适用范围。

教学课时:2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批复

1、概念

批复是“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时使用的文种,是下行文。

2、特点

1)行文的被动性

2)内容的针对性

3)效用的权威性

4)态度的明确性

3、种类

根据内容的不同,批复可分为审批事项批复、审批法规批复和阐述政策的批复三种。

根据性质的不同,批复可分为肯定性批复、否定性批复和解答性批复三种。

4、格式与写法

批复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构成。

1)标题最常见的是完全式的写法,也有的标题只写事由和文种。

2)发文字号为完全式。

3)主送机关为报送请示的直属下级机关。

4)正文包括批复引语、批复意见和批复要求三部分。

5)落款包括批复发文机关和成文日期。

5、写作要求

撰写批复要慎重及时,根据现行政策法令及办事准则,及时给予答复。撰写时,不管同意与否,批复意见都必须十分清楚明白,态度明朗。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以免下级无所适从。  

批复必须有针对性,一文一批复:请示要求解决什么问题,批复就答复什么问题。

6、例文分析【参见教材P39

二、函

1、概念

函是“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的公文。函为平行文。

2、特点

1)使用范围的广泛性

2)写作的灵活简便性

3、种类

1)商洽函

2)询问函

3)答复函

4、格式与写法

函由标题、发文字号、主送机关、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

公函的标题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构成;另一种是由事由和文种构成。

2)发文字号

与其他公文的发文字号相似,函的发文字号只须要在机关、单位代字中加上“函”字。

3)主送机关

于文首顶格写明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其后用冒号。

4)正文

一般由开头、主体、结尾、结语等部分组成。

5)落款

5、写作要求

行文要简洁明确,用语要把握分寸。

不论是平行机关还是不相隶属机关的行文,都要注意语气平和有礼,不要倚势压人或强人所难,也不必逢迎恭维、曲意客套。至于复函,则要注意行文的针对性,答复的明确性。

6、例文分析【参见教材P41-42

思考:批复和函各自的适用范围有哪些?

§6事务文书概述

教学目标:掌握事务文书的概念、种类及特点。

重点难点:事务文书的种类和作用。

教学课时:2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过程:

一、事务文书的概念

事务文书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在处理日常事务时用来沟通信息、安排工作、总结得失、研究问题的实用文体,是应用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事务文书的种类

根据性质与作用的不同,事务文书分为如下几类:

(一)计划类

(二)报告类

(三)规章类

(四)信息类

(五)会议类

三、事务文书的特点

(一)制发程序、行文格式无严格规定

(二)事务文书本身一般不具备法定的权威

(三)使用频率高、应用范围广

四、事务文书的作用

(一)咨议性作用

(二)规范约束作用

(三)喻事明理的作用

(四)留存备查、沟通情况的作用

五、事务文书的写作要求

(一)大量地、详尽地掌握材料

(二)要有超前意识

(三)坚持实事求是的写作态度

思考:事务文书与行政公文有什么区别?

 

选用教材:张文英主编《新编应用文写作教程》,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文字编辑:曾少波

§7计划 总结

教学目标:掌握计划、总结的格式和写作要求。

重点难点:计划、总结的写作要求。

教学课时:2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计划

1、概念

计划是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对未来一定时期的工作、事项、活动等作出预先打算和安排,确定目标、任务、措施所形成的一种事务性文书。

2、特点

1)预见性

2)可行性

3)明确性

4)时限性

3、种类

计划可以从不同角度分类:
   
1)按内容分:生产计划、工作计划、学习计划、科研计划等各种专项计划。
   
2)按性质分:综合计划、专项计划。
   
3)按写作方式分:条文式计划、表格式计划。

4)按时间跨度分: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计划、周计划等。
   
5)按制定计划的机构分:国家计划、省(市)计划、单位计划、个人计划。 

4、格式

1)文字式计划的结构与写法
   
文字式计划是计划主要的写作方式
    A
标题:由单位名称、时限、事由、文种组成,也可省略其中的一项或者两项,但无论怎样省略,都必须保留事由、文种两项。

B正文:

开头。即引言、前言。这部分可写制订计划的依据,或背景材料(如面临的基本形势、前段工作经验教训等)

主体。这是计划的主要部分,计划的四要素都在这部分,只是不同的计划对这些要素有不同的侧重和取舍。这部分可采取下面几种结构方式:条文式;分部式;贯通式。

结尾。这部分可以提出号召和希望,激励大家为实现计划而努力;可以简要强调任务的重点和工作的主要环节;可以说明注意事项。

C落款
   
写明制订计划的单位(标题中已标明单位的可省略)和制订日期。

表格式计划的写法

它和条文式计划写法的主要不同是在主体部分,即把任务、措施、步骤、完成时间、执行人员等分项列成表格,依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有的还列上执行情况一项,以反映出计划的实施状况。

5、写作要求

1)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
   
2)要服从大局,克服本位主义,注意协调和综合平衡,但又要体现本单位工作特点。
   
3)要有一定的挑战性。
   
4)内容要具体明确,表达要简明准确,有条有理。

6、例文分析 参见教材P57-59

二、总结

1、概念

总结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对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回顾、反思和分析研究,找出成绩与问题、经验与教训,用来指导今后工作的一种应用文体。

2、特点

1)总结是人们自身实践的本质的反映。

2)总结具有理论指导性。

3)总结具有针对性。

3、种类

1)按性质分:有专题总结、综合总结。
2)按内容分:有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思想总结、科研总结等。

3)按范围分:有地区总结、行业总结、单位总结、班级总结、个人总结。

4)按时间分,可分年度总结、季度总结、月份总结等。

4、格式

1)标题

    总结的标题常见以下几种形式:

    四项式标题:由单位机关名称、时间、事由、文种组成。

文章式标题:可写单行标题也可写双行标题。

2)正文
    
开头:概述式;结论式;提示式;提问式;对比式。

主体: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做法、成绩与经验;二是问题与教训;三是今后的工作设想和努力方向。

落款:署上单位名称、标明时间。

总结常用的结构形式有以下五种:第一种,分部式;第二种,阶段式;第三种,条文并列式;第四种,总分式;第五种,贯通式。

5、写作要求

1)实事求是,切忌虚假。

2)突出重点,切忌平淡。

3)写出特色,切忌平庸。

4)注重分析,切忌肤浅。

6、例文分析  参见教材P59-63

思考:如何端正计划和总结的写作态度?

§8调查报告

教学目标:掌握调查报告的格式和写作要求。

重点难点:调查报告的格式和写作要求

教学课时:2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调查报告的概念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某一经验或问题,经过在实践中对其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将调查了解到的全部情况和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的一种事务文书。

二、调查报告的特点

(一)针对性

(二)真实性

(三)典型性

(四)指导性

(五)时效性

三、调查报告的分类

按内容性质分为六类:

(一)专题型调查报告

(二)综合型调查报告

(三)理论研究型调查报告

(四)实际建议型调查报告

(五)历史情况型调查报告

(六)现实情况型调查报告

四、调查报告的格式

调查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标题、导语、概况介绍、资料统计、理性分析、总结和结论或对策、建议,以及所附的材料等。根据这些内容所形成的调查报告的结构,就包括标题、导语、正文、结尾和落款。

五、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

首先,深入调查,占有丰富而翔实的材料。

其次,认真分析材料,挖掘客观规律。

最后,言明事理,观点与材料统一。

六、调查报告的例文分析

参见教材P66-71

思考:阅读和写作调查报告有什么作用?

§9竞聘报告

教学目标:了解竞聘报告的概念、特点和竞聘上岗演讲的要求;掌握竞聘报告的写作格式,写出具有操作性和现场感的竞聘报告。

重点难点:竞聘情景的预设;竞聘报告的写作。

教学课时:2

教学方法:活动课。

教学过程:

一、课前

   全员参与(分评委与竞聘者:评委,6-8人由学生推选,评委中推选一人担任主持人;其他同学为竞聘者)。

   具体要求:选定目标,写作报告,模拟竞聘。

二、课中

(一)竞聘演讲开始,不预定先后次序,自愿登台。

(二)加分规定:2学时内所有登台完成演讲者,平时表现加10%的分数,计入课程总分。

(三)评分细则

     1.基本素质(20分)

         1)对竞聘岗位的认知程度(5分);

         2)知识准备:学历与培训情况(5分);

         3)业务能力:工作经历、已有业绩(10分)。

     2.角色定位(15分)

        对岗位的认同感。

     3.目标措施(30分)

        1)目标明确,措施可行、有针对性(10分);

        2)对岗位的重点、热点问题把握准确,剖析透彻(10分);

        3)对岗位的难点问题不回避,有对策(10分)。

     4.致辞答谢(5分)

        态度谦和,不卑不亢,过程完整。

     5.语言表达(20分)

        1)措辞得当,态度诚恳(5分);

        2)语言规范,吐字清晰,表述流畅(5分);

        3)普通话标准,脱稿演讲,语速恰当,演讲富有感染力(10分)。

     6.行为举止(10分)

        衣着整洁,精神饱满;配合手势,举止大方。

(四)当场评分,当场宣布

每位竞聘者的得分,取6-8位评委打分总数的平均分;后一位竞聘者登台前宣布前一位的得分。

(五)教师点评

三、课后

     为本次活动课写一个总结。

§10条据

教学目标:了解条据的概念、特点;领会条据的种类;掌握条据的格式和写法。

重点难点:条据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课时:2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条据的概念

    “条”即便条,“据”即单据,所谓条据类应用文指人们在借到、领到、收到或归还钱物时写给对方作为凭据的便条或单据。

二、条据的特点

(一)凭证性

(二)说明性

(三)简便性

三、条据的种类

(一)说明性条据:如便条、留言条、请假条等。

(二)凭证性条据:如借条、欠条、收条、收据、领条等。

四、格式与写法

(一)说明性条据

1.标题:标题要居中。请假条一般都有标题,留言条、便条一般省略标题。

    2.称呼:称呼要顶格写。条据一般是在熟人之间使用,称呼一般可以用简称,如张老师、小王,等等。

    3.正文:一般要写清原因、时间、具体事情或有关要求等。

4.致敬词:最常用的有此致敬礼、谢谢等用语。

    5.落款:包括署名和时间两个内容。

(二)凭证性条据

  1.标题:标题要居中。可以直接用条据的种类“借条”、“欠条”、“收据”或“领条”作标题

  2.正文:开头惯用语为“今借到”、“今领到”、“今收到”等,涉及钱物数量数字要大写。

  3.落款:包括制件人姓名和时间。如果是单位名称,除写明单位名称外,还应写明经办人姓名。

五、写作注意事项

  (一)条据必须由递交方亲笔书写,接收方不能代笔;要交代清楚四项要素,即写给谁,什么事情,谁写的,什么时间写,要一一写明。

  (二)条据涉及的钱物数量要写清楚,数字要大写,数字前不能留空白,后面要写明计量单位,以防恶意添加或篡改。

  (三)要避免歧义,以免造成纠纷。

  (四)内容不可涂改,文面保持整洁。如确实需要改动内容,改动处必须加盖印章。

  (五)要用蓝色或黑色钢笔或圆珠笔,不要用铅笔、易褪色的墨水或红色墨水。字迹应该工整、清楚,不要用草书,以免误认。

六、例文分析参看教材P9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