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邢台火神庙

(2007-03-15 13:33:27)

 

                   邢台火神庙

 

每年的农历十月十八,是邢台规模空前的一个庙会。

每到这天,邢台周围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的男男女女便早早地会集到邢台南关,来朝拜一位灵验通天的神仙----火神爷。

火神爷就供奉在邢台古城南门翁城里的东侧火神庙内。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历经十年改造、修葺一新的火神庙。

据考证,邢台火神庙,又叫火神真君庙。它的始建年代为明代天顺四年,也就是公元1460年,距今已有546年的历史了。清末民国时期有不同程度的维修扩建,自1987年开始到1999年,又进行了彻底的翻修。现占地面积1771平方米,存有建筑6座,依然保留了明代的建筑风格。 2001年被命名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棵迎门而立的明代古槐是棵神奇的槐树,在枯败了百年之后,1993年和1998年又在怀抱中孕育出两棵新的生命。新槐树的诞生恰恰在火神庙大规模维修完成前,三代同根,相依为命,令前来参观的人们唏嘘不已。
    这座门楼原来是火神庙的正门,历经改建,成了第二道门。上世纪九十年代维修时,往南前移了三米,现在虽然绘裱一新,不过这几个在翻修中从地下刨出的门墩,依然透露着火神庙的历史沧桑。

这环墙而立的石碑,铭刻者历代捐款者和修建者的大名,虽然字迹漫漶不清,但善男信女的慷慨解囊,为我们留下了这座依然香火缭绕的历史瑰宝。

往里走,就是那座牵动着无数善男信女心的火神庙主殿了,这座独特的而略显豪华的卷棚式结构,注定了被供奉者的不凡身份。

这位红发红髯身长四臂的坐神,就是大名鼎鼎的火神爷了。

       千百年来人类特别感激发明火的开掘者和火的管理者。   火的发明和应用,使人类从茹毛饮血进化到烧烤熟食,为人类体魄和智能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物质基础,推动了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也大大延长了人们的寿命。 因此,供奉火神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宗教活动。 

世界各国各民族根据其发展和民俗的不一样,供奉的火神也不一样。古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在天上盗火给人们带来光明,而成为西方国家崇拜的火神。

在我们中国供奉的火神有燧人氏、祝融、炎帝、回禄、阏伯、罗宣等等,不下十几个。那么,邢台火神庙里供奉的是那位火神哪?

(同期声:原邢台市文物管理处副处长韩淑媛介绍火神)

在宇宙洪荒的上古时代,有一个国家。这个国里有一棵名叫“遂木” 的大树,所以叫遂明国。   
   火的现象自然界早就有了,但在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人们为了火种不能久存而困惑,因此保护火种,成为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有一天,一个聪明的人来到遂明国。他发现这里有一种大鸟,桔红色的嘴巴、漆黑的脊背,雪白的肚皮,长着坚硬的利爪,在大树上跳来跳去找虫吃,不时像啄木鸟似的用长长的硬喙啄树干,每啄一下,就发出璀璨夺目的火光。
    这个聪明人见了这种现象受到启发,想到了取得火种的办法。他于是捡了一根硬木枝,在遂木上钻起来,结果真的发出火苗并燃烧起来。

他无私地把这个钻木取火的办法教给人们,从此人类就不再靠天然的雷电来点燃火种,也不必小心翼翼地天天看守着已点燃的火种、惟恐熄灭了。
    这个聪明人发明了钻木取火的方法,受到后人敬仰,就尊称他为“燧人氏”,就是取火者的意思。

为了纪念燧人氏为人类带来的福祉,人们便立庙祭祀,以示纪念。

邢台火神庙历经五百多年,流传着许多神奇的传说。在邢台流传最广的一个传说是:解放前的一年过庙会,要搭戏棚,庙里没有苇席,火神真君便派人到一个贩卖苇席的大财主家借苇席。但这个财主非常吝啬,爱财如命,不肯借席。但是财主刚把来人撵走,家中便起了大火。财主这才知道得罪了火神,便马上将苇席送到火神庙,很快财主家里火灭烟消。

这个传说不过是教育人们不可为富不仁,反映了百姓的一种心声罢了。
    火神庙里可谓是一个神的大家庭。

火神是主神,坐正殿;西配殿里供奉的是瘟神吕岳和风雨雷电诸神;东配殿里供奉的是药王孙思邈和神医扁鹊、华佗。追求风调雨顺、身体健康是人们永远的追求。

主殿的东侧是火神爷的寝宫,这位火神真君的夫人当然也是一位神灵了。据说,这位火夫人也是一位神医,擅长外科,以治疗各种疙瘩为特长,所以民间又俗称疙瘩奶奶。

在奶奶殿东侧,为坐东朝西的送子殿,供奉着送子老母。传宗接代永远是中国人的一个不了情结。

在火神庙东南角还建有财神殿,供奉着文财神比干,这是专门帮助勤劳善良的人发财致富的财神。

一座庙里供奉了这么多的各路神仙,不能不说是劳动人民智慧的一个结晶。在一座庙里就乞求了各路神灵,举步之间就完成了消灾去难的各个仪式。这是神的安排还是人的意志哪?

正因为会集了这么多的神灵,可以满足不同人的祭拜需要,所以前来烧香还愿的人们就那么多了。

那么邢台火神庙的影响力到底多大哪?

据火神庙负责人韩淑媛介绍,民间传说,这火神爷管着一府三县十三省,权力可是不小。解放前,十月十八大会一到,南关来的人不下十几万,当然借机前来南关购物的也不在少数。纳凉园、小河子、韩家坑、老市场等地方,要唱四、五台大戏,比过年都热闹。

最近两年,一到十月十八这天,前来祭拜火神爷的也足有四、五万人之多。庙里直径一米二的大锅,一天要做上十几锅的大锅菜,馒头要用上一千多斤。这还不算提前十几天就陆陆续续前来的零客。

这里还有着这样的一个巧合说法,说是每年十月十八前来祭拜火神爷的人中,数内邱县的人最多。原因是内邱县神头村的扁鹊庙里也供奉着一尊火神,于是火神爷对内邱县的人格外的关照,所以内邱县前来还愿的人就多了。

借助神灵来表达知恩必报的善良心理,向来是中国人的一种表述习惯。不过为什么内邱县的人来得最多,我们没有作更深入的探究。

    仔细观察,我们发现,邢台的火神庙不象中国古代道观建筑群中以主轴线为布局的的那一类。这又是为什么哪?

原来,邢台火神庙是建在邢台古城墙的瓮城东侧。

瓮城是古代城池中依附于城门、与城墙连为一体的附属建筑,多呈半圆形。当敌人攻入瓮城时,如将主城门和瓮城门关闭,守军即可对敌形成“瓮中捉鳖”之势。由于瓮城面积较小,所以火神庙没办法依中轴南北纵向布局,形成现在东西两座院落的结构。

这种巧用地形、结构紧凑的布局,成了邢台火神庙的独有特点。

这段古城墙为明代修建,是古城南门的东侧和瓮城的一部分。邢台古城墙始建于汉代,九里十三步长,高三丈六,因城上宽可卧牛,又称“卧牛城”。这是仅存的一段古城墙。由于解放后这里密密匝匝住了近20户居民,才使得这段古城墙得以保存,同时也为火神庙接续了沧桑的历史渊源。

十月十八的传统火神庙会,依然延续着它往日的繁荣。面对着蜂涌而至的人流,市政府因势利导,在每年的这一天组织起盛大的商贸交流活动。

祭拜火神的传统节日已经融入到滚滚的经济大潮中去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