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K线与成交量的逻辑关系

标签:
股票 |
细说K线与成交量的逻辑关系
很多前辈对K线进行了必要的分类,比如大阳线,大阴线,小阳线,小阴线,等等。很简单,凭感觉,找到顺眼的图形,从大阳线分析起(从大阴线分析起也可以,但风险大,不小心就变成了搏反弹;从大阳线起更稳健),或者从巨量分析起。
一根K线摆在那,一系列K线形成走势图。不是讲K线组合,也不是讲M头之类的形态。细说K线与成交量的逻辑关系;市场参与者是散户和大资金,市场会被大资金助涨助跌,但不会被操纵。
静态的来看,在股价向下运行时,在高点卖出的意愿比在低点卖出的意愿更强烈。比如连续几日的下跌,成交量通常是逐步萎缩的。而在一个向上的走势中,成交量通常是逐步升高的。对此最简单的总结是“上涨增量,下跌缩量”,很多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有必要搞清楚起背后的逻辑。
K线是最好的武器。包含了所有的东西。多周期的研究,没有人能骗线。许多指标也是由此而来。
各种分析手段就不说了,只讲一对K线与量的看法。
量在价先,是大多数人的看法,我的看法却不同。
量是因,价是果。我喜欢跟随果。也就是"价比量大",我的理念。
价格正在涨:
放量:强势特征,当量放到最大时,一般会形成次高点。然后缩量,形成最高点.大多数情况。
缩量:少见的情况。缩量说明什么?买的人少?但卖的人也少啊!跟随趋势,小心谨慎。
平量:多空双方在表面达成平衡。实质呢?价格正在涨,多方有暗中的力量。跟随,直到趋势停止。
价格平衡:
一轮上升趋势后的平衡:缩量或者平量,趋势继续的可能比较大。放量则危险。
一轮下跌趋势后的平衡:无论什么量,下跌趋势继续的可能是最大的。
价格下跌:
缩量或者平量:继续下跌的可能最大。
放量则表示多头开始抵抗,可以密切留意趋势能否反转。
动态的来看,K线从最低价到最高价,每一点都是买卖双方意愿的表达,不是口头表达,而是真金白银的行动表达。一根K线,如何开,最低点如何,最高点如何,收盘于何处,是双方意愿用真金白银博弈的过程与结果。期间散户的参与可以大致认为波动很小,大资金的参与则因时因势而变,或深或浅,起意图和踪迹就表现在成交量上。
K线分析的出发点,就是通过异动的股价和成交量,分析大资金的虚实动向,据此制定交易策略,搭个顺风车。特别要说明的是,这里说的大资金不是操纵性质的庄家,只是对股价有较大的影响的顺时而动的大部队。
空口说貌似很难说清楚,看来有必要上图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