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一时间  挺进汶川

(2008-07-28 10:18:01)
标签:

驼峰

县城

交警

灰尘

汶川

杂谈

分类: 512大地震

第一时间  挺进汶川

 文/罗炜

 

“一号车,一号车,加速,加速,上面又开始动了!”

“二号车,二号车,稳住,保持车距,前面灰太大!”

从5月16号到17号,坐在三号车里的我耳边的对讲机里不时传来这样的声音。

最刺耳的要数5月17号下午一点过那次。

“二号车,快点,快点!冲!冲!石头下来了!”

话音刚落,就听“哐”的一声,尘土弥漫的车窗外,我隐约看见一块大石头从山上滚下,砸向二号车。

惨了!完了!!遭了!!!

“王大爷,王大爷,胡海,胡海,有没有事情,收到请回答,收到请回答!”

片刻过后,对讲机里终于传来:“人没有事,就是卫星车被砸了……”

27个小时,700公里,还有那随时出现的塌方路段,这一辈子,我都不会忘记……

“5·12”地震后,汶川县城成为了孤岛,交通中断,通讯中断,里面的具体情况谁都不清楚。

5月16号,进入汶川的西线生命线终于被部队抢通,我们也开始向汶川挺进。

我们(三号车,由驼峰越野俱乐部志愿者“910”驾驶,成员:快报飞哥、录制部谷老师)跟随本频道SNG卫星车(二号车成员,王建州、胡海)前往汶川。之前,能了解汶川的情况,最多只能通过央视的电话连线。卫星车的挺进意味着,我们将会传回第一手的视频资料,让观众更详尽地了解汶川县城的最新情况。

对西线,刚开始只知道个大概。本来从成都到汶川,只需要走一个并不规则的椭圆形的四分之一就足矣。而此行,却需要绕行这个椭圆的另外四分之三,行程多出了近600公里。到了雅安才知道,我们需要翻越两座海拔4000米的夹金山和梦笔山,从马尔康经理县,再到汶川,前方路况暂不明了。

一路上,我们的车是逆流而行。几乎所有的车,都是从汶川方向出来的,很多小车里空间全部被占满,拥挤的人群蜷缩着,他们眼里还有些许的惊慌,但更多的是疲惫。

其实逆流而行的不止我们,还有大批大批的军车和运送救灾物资的车辆。

16号晚上,翻过堆满积雪的夹金山,下山途中,一大排军车出现在眼前,仔细看了看,有油料运输车,有野战医疗车,还有大批的物资。那个时候,我挺欣慰的,心想汶川的乡亲们有希望了。

一路上,我们也都是急行军。27个小时,没有一个驾驶员休息。卫星车上的王建州、胡海和驼峰的“910”都是刚从都江堰直播了出来,还没有来得及回家睡上一个舒服觉,就又开始高强度的驾驶。累了,就连续抽上几只烟。没有谁提出,将车靠边,休息片刻。

真正感到害怕,是从17号早上即将进入理县境内开始。

地震的山崩地裂,让好多山都面目全非,树木连根拔起,甚至让高压线铁塔扭曲变形成了一堆废铁。

路的左边,是滚滚江水,右边,是滚石不断的大山。公路,已经被石头挤满,能通行的路,都是前面的重车碾压出来的,

“一号车,二号车,进入危险路段,不要按喇叭!”驼峰910很有越野驾驶经验。“随时保持距离,我在后面看着的,一个一个地过。”

余震不断,山间弥漫的灰尘还没有来得及散去,就被重新抖落的尘土所覆盖叠加。驼峰越野车电动玻璃突然在16号晚上失灵,我们忍受了一夜的寒冷,现在,又要忍受满车的灰尘。

在这个弥漫灰尘的山谷出现场,泥沙直接飞进眼睛、鼻腔、口腔,我不得不背过身去躲避。爸爸妈妈还有好多家里人就是看到这段现场后,开始更加担心我。记得采访那个路口的交警,口罩都黑得不成样,连牙齿上都粘满了灰尘。

在一个加油站,刚好碰见从汶川县出来的阿坝师专走出来的7名同学。此前,阿师专师生情况一直让人担忧,因为到16号,里面通讯还没有恢复,好多家长找到我们台,希望能尽早得知里边的消息。通过对他们的采访,得知学校校舍没有倒塌,全校师生几乎没有伤亡。这是一个好消息!我们赶紧通过卫星直播,告诉给了电视机前的观众。

就这样,我们时断时续地前行,边走边看边报道。

离汶川越来越近了,越来越多倒塌的房屋,被石头砸扁的汽车,出现在眼前。在离汶川还有10公里的地方,我们再次被通知禁止通行。这一等就是四个小时。此刻交警已经在烈日下战斗了数十个小时。在这个路口的交通指挥,需要两个交警隔江的配合。隔江的对面山头,一个交警随时观看山上的飞石,如果暂时不危险他就会向这边打手势,表示可以通过,这边交警才会一个一个缓慢放行。

死死抓住车里扶手,我就差点口念“菩萨保佑”了。

在我们的车能允许驶入最后一个“鬼门关”的时候,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还好,人没有事。要是石头再大点,要是速度再快点……

5月17日15:00过,我们这个直播车队终于到达汶川县城。汶川县城的情况让大家都稍稍松了一口气,因为,倒塌的房屋并没有想象中的多。街道边,有超市开始供应东西,深井抽上来的水开始供应,发电店马不停蹄的工作着,那上边,接了数不请的手机充电器。

汶川县城里,人们脚步匆忙,忙着打水,做饭,充电。阿坝州的抗震救灾指挥部在一个空旷的大院内,门口移动的临时基站很打眼。还有基站下,两台正在播出四川卫视节目的电视机前,围观的人群……

这一切,都通过我们的SNG,传遍四川,传遍全国,而这也是“5·12”之后人们首次看到地震中心――汶川县城的情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