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访谈录——见证
生命的奇迹
512大地震发生后,绵竹汉旺东汽中学5层高的教学楼垮成一片废墟,废墟里埋着数百学生。记者侯珊珊15日晚现场见证了生命大营救过程,并遇到两位被救的中学生--可爱女孩马小风、可乐男孩薛枭。她说见证了两次生命奇迹--救援人员和被救学生以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共同创造的生命奇迹。
讲述者:侯珊珊


生命日记——一名地震搜救队员的救人日记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的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队员王念法,和他的队友们一起,在都江堰、绵竹汉旺镇、北川等地震重灾区,进行了216个小时的生命救援,从废墟下救出了49个生命。
在所有王念法救过的生命中,他印象最深的,是马晓凤,也就是那个可乐男孩身后更可爱的女孩。这个孩子让王念法感动和温暖,也让我发自内心的感动和喜欢。可乐男孩的故事,很多人知道了,但是马晓凤的故事,却很少人知道。
5月15日晴绵竹汉旺镇。
19点52分,苣柯被安全救出。随后,我和叶国德又爬进一个营救空间,营救受困学生薛枭。薛枭头部上方一根大横梁,当我正在操作时,突然听到薛枭说:“叔叔我口渴,想喝水。”我说:“别急,再坚持一会,等你出去了,叔叔给你买可乐喝,还是大瓶的,行吗?”“行,最好是冰冻的。”
我被“最好是冰冻的”的薛枭逗乐了。
只听薛枭继续说道:“叔叔我隔壁还有一名幸存者,她叫马晓凤,我们隔着一根梁,我有好几次想睡觉,都被她制止,她不让我睡觉,怕我睡着再也醒不了,当我困时,马晓凤就给我唱歌。”
还有一个人!我立刻让张健强营救薛枭,我往另一边爬,想看清楚情况。“喂,能听得到吗?”我问。“能。”“你叫什么名字?”“马晓凤。”“我们救薛枭时你为什么不呼救?”“我没有受伤,我的空间比他大,薛枭受伤比较严重,我不想在你们营救时打扰你们。”“你周围是什么情况?”“我周围是课桌。”。
我看不到她,只能慢慢清理通道。我趴在通道中,头顶有预制板压着的尸体,右侧是预制板挤着的尸体,身子下面是遇难者被挤压流出来的鲜血。
慢慢的,我把营救通道打通了。我看见上边预制板和下边的预制板只有20厘米空间,马晓凤是爬不出来的。
我让队友找了一根大约3米的棍子,让队友送来一瓶矿泉水,我把矿泉水的盖子拧松,然后用绳子捆绑在棍子上,慢慢递给马晓凤,让她慢慢喝一点。
我开始想让两名队员,用小锤敲击预制板的一角,后来一想,这样营救速度太慢,不利于实施。最可行的是,先用木材让把马晓凤头顶上的预制板支撑住。
我找来一根输液导管,爬进通道,递给马晓凤。“你量一下,你头上楼板到下边楼板的距离,知道吗?”
她量好了距离给我,我快速用链锯锯了5根木材。
我爬进去,递给她说:“看我的手电光,这支一根。”竟然不行,太长了,原来马晓凤刚才过于激动,量斜了。我又赶紧把木材锯10厘米,再次爬进通道。这一次行了,一会就支撑好了。
马晓凤的头顶有四块预制板,身子下是单层楼板,我架好扩张器,利用上边预制板的重量,把下边单层楼板强行扩断。
营救通道终于打开了,马晓凤马上就能出来了。
突然,马晓凤说,叔叔你给我在这照张相吧!我要记住这一刻。
看到她那瞪得圆圆的眼睛,看到她嘴角露出的笑容,我眼睛湿润了。这个可爱的女孩,根本不属于这里,早该从废墟中出去,去呼吸新鲜的空气。
“叔叔我能自己爬出去,你快去救薛枭吧!”
只听隔壁薛枭说;“不用,我也快出去了,叔叔你先把马晓凤救出去吧!”
马晓凤爬出了废墟,我把她抱了起来,抱上了担架。突然听到周围围观的家长们和志愿者们,鼓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地震发生80多个小时了,22点28分,马晓凤被成功救出,又一条生命被从废墟中营救出来了!我把马晓凤抬到急救车上,临别前,她说:“叔叔,你能把联系方式给我吗?”我说好,就把电话和通信地址写了张纸条给她,最后对她说:“你要好好学习,以后报效祖国。”
23点05分,薛枭被成功救出,他躺在担架上说:“叔叔给我可乐,要冰冻的”。
后记:5月21日中午12点,按照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决定,我们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要离开北川,赴绵阳修整并等候下一步指令。这几天在北川,我们一直在努力,但是没有能找到更多的幸存者。就要离开北川灾区了,心情无比沉重。
我默默祈祷:愿世界少一些灾难,多一些和谐和安宁,愿所有的人都能享有幸福和安宁。
到达绵阳的时候,突然收到了一个电话,是我救出那个小女孩马晓风打来的,她对我说:“叔叔,谢谢你,我好想你。”我的眼泪,突然忍不住,流了下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