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一刻,孩子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2008-06-02 17:22:44)
标签:

康洁

废墟

机长

吊瓶

林浩

茂县

分类: 512大地震

那一刻,孩子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文/丑鱼

 

    因为地震,我们失去了太多的同胞,也正是地震让我们看到了太多的希望,从地震中孩子们的表现中,我们看到了祖国的希望,看到了民族的希望。地震中,孩子们用实际行动教会了我们什么是坚强,什么是感恩,什么是善良,什么是勇敢.......地震中,孩子是我们人类最好的老师。     

那一刻,孩子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有一种品质叫勇敢:5月14日下午1点左右,救援队员们在一个幼儿园的废墟下发现了一个被困的小女孩。废墟随时有可能因为余震而再次坍塌,孩子的性命危在旦夕。救援队员很快赶到。“叔叔,我不怕,你们不要担心。”救援过程中,面对队员的安慰,孩子反倒安慰起了队员们。“两只老虎跑得快……”工具简单,救援工作十分缓慢,就在大家着急之时,孩子突然唱起了儿歌。“我唱歌就不会觉得痛。”获救后,孩子告诉队员,她叫任思雨。

 

 

那一刻,孩子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有一种信念叫坚强:5月13日下午,从蓥华镇中学垮塌的教学楼下,武警水电三中队的抢险官兵救出了被埋的女学生邓清清。让在场老师与官兵们感动的是,这个女孩被救出时,还在废墟里面打着手电筒看书。她说:“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她的诚实如同她的坚强一样,让听者无不动容。

 

 

那一刻,孩子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有一种力量叫智慧:11岁的康洁是映秀小学6年级学生,12日下午地震时,她正在6楼上课,老师立即叫学生快跑。康洁先是钻到桌子底下,在经过一秒时间考虑后就从6楼纵身跳下,“我努力让自己屁股着地,最后着地时居然只有腿被划伤。”自己脱险,康洁并没有忘记救人,她冒着生命危险跨进了随时倒塌的教学楼。她四处搜寻同学和老师,看到一些老师被砸伤后不能动弹,康洁使出全身力气将老师往外拉。康洁正是用智慧救了自己的命。

 

 

那一刻,孩子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有一种使命叫责任:地震前,林浩在映秀镇渔子溪小学读小学二年级,地震那天,只有9岁半的林浩在学校倒塌之后,从倒塌的走廊上背出了两名昏迷的同学,而他在救同学时也受了伤。当记者问林浩自己为什么要去救那些学生的时候,林浩的回答很简单:因为我是班长。

 

 

那一刻,孩子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有一种美德叫感恩:一位满脸是血的男孩,在地震发生十余小时后,终于被武警官兵从废墟中救出。男孩的左手似乎骨折了,一位战士用木板小心地夹住他的手臂,细心地缠上了绷带,然后,又慢慢地为男孩喂了一些矿泉水。把男孩放在一块蓝色的木板上,武警官兵准备把他转移到安全地带,然而,就在这时,一幕让世界动容的场景出现了:年幼的男孩艰难地举起还能动弹的右手,虚弱而又标准地敬了一个少先队队礼……他叫郎铮,只有三岁,据悉,他所敬的礼的是效仿其警察父亲的警察礼。 

 

那一刻,孩子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有一种心态叫乐观:17岁的“可乐男孩”薛枭在废墟中被埋了80个小时,当他获救时的第一句话竟然是“我要喝可乐”,他也因此而名闻天下。从中不难看出他面对灾难时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灾区正是有了这种健康的心态,我们的家园才能得以重建。

那一刻,孩子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有一种情义叫兄弟:断壁残垣的缝隙中,一个仅露出胸部以上的中学生,虚弱地微张着双眼;废墟之上,另一个黑裤蓝衣的中学生高举吊瓶,望着镜头的方向神情悲伤。他们是北川中学的一对同班同学,举吊瓶的叫李阳,被救的那个男孩叫廖波,李阳为廖波举了足有近1小时的吊瓶,在废墟上李阳对廖波说了一句话:你是我最好的兄弟,我不想你死! 

 

 

 

那一刻,孩子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邱光华机长,我们认识你

文/记者杨彪丁海明王卫东

                          2008年06月02日 08:16  

  破云雾,穿峡谷,越峻岭,你们打开震区一条条空中生命通道。

  救伤员,送药品,运物资,你们把希望之光送到灾区各个角落。

  我们解放军报赴灾区30多名记者,大都乘坐过你们驾驶的战鹰,到各个灾区的救灾部队采访,亲眼目睹10多万官兵在胡主席的号令下奋力救灾的英雄壮举,感受到你们不断向飞行极限挑战的智慧和勇敢。我们知道,我们每一幅照片、每一篇稿件,几乎都与你们生死相牵。

  我们记者的笔记本上,记录着英雄的人民军队一场场波澜壮阔的战役和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战斗,也记录了你们开赴灾区创造的5项第一:第一个从空中抵达汶川、茂县、映秀、北川等重灾区;第一个将食品、药品等救灾物资送到灾区群众手中;第一个从灾区运回伤员……

  我们认识你,邱光华机长!一个典型的四川羌族硬汉,一个有33年飞行史的老机长,飞过6种机型,现在团里许多机长都是你的徒弟。你的家,就在茂县南兴镇,就在你抗震救灾经常飞过的航线下。在17天的救灾飞行中,你50多次飞翔在家乡的上空,机翼下的每一处断垣残壁都是那么熟悉。那片废墟里,就有你家倒塌的两间房子,你年近80的父母双亲就住在帐篷里。可是你义无反顾地飞向汶川,飞向理县,飞向北川……

  这是你参加救灾战斗以来的第63次飞行。

  在你的直升机失事的30多个小时里,战友们在空中和地面展开不间断的搜索,可你至今仍无音信。

  我们知道,在你的飞行生涯中,参加过10多次卫星回收,参加过多次重大军事演习,安全飞行5800多个小时,两次荣立二等功,4次荣立三等功。我们知道,再过10个月,你就可以退休了,可你仍然积极请战,在这次救灾中,你和你的战友把一个个飞行纪录和飞行极限写在蓝天上。

  直升机失事的消息传来,那折断的翅膀像插进我们心里的一把剑,我们心疼啊!

  雄鹰折断了翅膀依然是雄鹰,蓝天永远是雄鹰展翅的地方。我们和你们一起期待着那片蓝天,那方战场……

                                     (解放军报 成都6月1日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