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到林强常去的那个地方

(2008-03-12 15:15:22)
标签:

杂谈

sctv-4

到林强常去的那个地方
 

到林强常去的那个地方

文/颜鲲

 

    7月12日,正在隆昌抗洪前线采访的我,突然接到单位领导的电话,要我立即回成都,准备一个很重要的采访:跟随林强,跟随中央采访团,到西昌一个叫阿布洛哈的偏僻小山村采访。

    林强,四川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主任。以前在做推广普通话的采访时曾经和林强老师有过短暂的接触,知道他喜欢摄影,也听说过他走进麻风病人居住的村庄帮助他们。

   “这一趟要做好吃苦准备,一定要用最好的状态,真实的反映林强和中央采访团这一路的艰辛……”

    这是临行前领导对我的嘱咐。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从领导的眼神中,我明白这是一种信任,一种荣誉,也是一份责任。

    7月13日下午,在成都听了林强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后,我深受感动。阿布洛哈究竟是怎么的一个小山村,那条路到底有多难?到底要走多久?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精神让林强在两年间九次去到那里帮助村民呢?带着疑问,带着好奇,带着吃苦的准备,在报告会的当天晚上,我就跟随着林强、跟随着中央记者团登上了去西昌的飞机。

    第二天从西昌到布拖。从采访团领导那里得知,考虑到实际情况比较艰难,只能挑选一部分记者到阿布洛哈村。一听这话,我很担心落选,也走了点后门,最后我留在了下村人员名单中,我听到了自己的名字。我心理一阵激动,怀着感谢之情,我告诉自己一定要把这一路的采访拍好、做好。

    从山顶上看,山脚下的阿布洛哈村,静静地睡在山谷里。虽然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真正走下山谷,我才深深地体会到去阿布洛哈村的山路是多么的艰难!这条路,村民们称它为“康复路”,在坡度近60度的山路上一直下行,脚尖一直受力,脚趾头生生地痛,膝盖也因长时间下行受力变得不再灵活。扛着摄像机,前后不停地变换拍摄角度,真的有点力不从心。据说,原来的路比现在险得多,当初进村的山路更窄,只有半米,经常有飞石落下,那时在上坡,下坡的过程中要面临的危险更大;从村小往下,他还要往下走过三,四个小时坡度更大的流沙路,到达河滩后,再过溜索,渡过西溪河,走到麻风村的最后一个小组,他所需要花费的时间起码是7个小时。而现在我们走的这条“康复路”是林强出资修建过的,之前为了迎接采访团,还专门整修一番。

    经过近三个小时的艰难行走,我们终于下到谷底,到达了阿布洛哈村。村民们自发地在村口迎接林强,迎接我们。村民们的淳朴、林强与村民们无间的感情无不感染着我们。从村民们和林强交流的眼神中,我可以深深的体会到那是一种亲人般的情感,那是一种发自心底的情怀。当林强告诉乡亲们,党和政府在关心他们,山外有很多人都在关注他们时,从摄像机的镜头中,从阿布洛哈村乡亲们期盼的眼神中,我可以感觉到他们渴望了解山外的世界,渴望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在阿布洛哈村,我们只有三个小时的采访时间。这三个小时,我和临时搭档――新闻中心记者宁远,仿佛是老搭档,完全投入到采访工作中,我们用心去感受,用眼睛去观察,用镜头去记录… …无论是眼睛还是心灵,我们都全负荷地运转着……三个小时的采访时限很快就到了,同行的中央采访团的记者仍感觉还有好多问题要了解,还有很多生活要体会,返程的时间一拖再拖。

    从阿布洛哈村返程,先前下山的艰难现在又转换成一路爬坡的艰辛。坡陡,路滑,双脚就象灌了铅一样,又沉又重,然而没有一个队员有抱怨,看着带队的领导,看着中央采访团那些老同志,他们柱着竹竿,一步一步挪动着双脚,脸上却带着胜利的微笑。他们说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学习着林强、感悟着林强的精神。

   “不走这路,你体会不出来有多难,这可能我这么多年来采访生涯中最难的一次。我现在才明白什么叫举步维艰。林强很不容易,而且在这么一条路上做这么一件事情,能做这么久,真的让人感动,你不走这条路永远体会不出来。”这是我们在返程的路上采访新华社记者张严平时她所讲的一段话,这段话代表了我们每一个采访团队员的心声。

    早上六点出发,晚上十点,我们回到了布拖县宾馆。

   “路上险不险,是不是要走很久,林强是怎么样的一个人?”这是回成都后许多同事、朋友不停问的问题。我告诉他们,这一路的确很险,很辛苦,但让我感触最深的不是这一路的艰辛。因为作为一个摄像记者,也许我也有下到阿布洛哈村去看一看、拍一拍的好奇,但我知道,即使我下去了,看到村里的情况,我会把自己所带的东西留给他们,我会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讲给朋友们听,但我不会有再去第二次的冲动。所以,我佩服林强,因为两年间,他一次又一次地下到阿布洛哈村,用自己的行动履行着一个党员的神圣职责;他把改变阿布洛哈村人的生活看作了自己的责任甚至是自己的生命追求。

    林强说,在做这一切时,至少是开始时,他并没有想到自己是一名党员。他只是有缘走进了这个村庄,而他的良心促使他一次再一次地走进去,最后“陷进去”了。你可以说,从林强身上体现了一个党员的本色,但我要说,林强是一个真正的好人,他有一颗善良的心,而他又能听从内心的召唤,做他觉得“值得做”、“应该做”的事情。因为真诚,因为善良,林强做了那些本可以不做但又不能不做(内心不允许不做)的事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