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记者手记 |
君子不器
新闻现场记者 吴小鸥
“君子不器”是几千年前的圣贤孔老夫子的一句名言,大意是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不应该仅仅只是一种可供使用的器具。这也是我大学时最喜欢的一句至理名言。知识,可以教会一个人如何做事;文化,可以教会一个人如何做人。孔子以塑造人的精神家园为使命,从某个层面上来说,这也正是媒体的责任所在。
因为讲述过《论语》而红火的著名新闻策划人于丹对孔子这句"君子不器"作出了这样的解读:"一个真正的君子从来不是以他的职业素质谋求一个社会职位为目的的,却一定是以修身为起点的,他要从最近的、从内心的完善做起。"
两年前,作为一名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我有幸加盟到了《新闻现场》,成为这个充满朝气与活力电视团队的一员,以电视新闻工作作为自己终身追求的职业。从走进电视台大门的那天起,我就始终把孔圣贤的"君子不器"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牢记心间。
做一个电视新闻人,在外人看来似乎风光无限,但个中的百般滋味只有我们自己才能体会。两年的时间弹指而过,刚刚踏入电视新闻业的我,一直都得到了这个集体每个成员的谆谆教导与悉心指点,虽然工作中有纷繁的辛酸苦辣,但每每想到同事的支持与鼓励,想到我的座右铭--"君子不器"时,我的心就澄澈淡定了下来。因为我知道,工作中出现的这些困难是在磨练我的意志,为了让我更快地伴随这个团队成长。
每天清晨,当我走进华达17楼办公区,随着电梯清脆地"叮咚"开门声,所有的辛苦与困乏都抛在了九霄云外,因为在走出电梯的那一瞬间,我的脑海就开始高速运转起来:今天,我该拿什么节目奉献给每天晚上准时守在电视机前的观众们呢?!
为了把最鲜活、最具价值的新闻呈现在观众眼前,对于《新闻现场》的每一个人来说,每天近三个半小时的新闻直播无疑就像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比赛,每一档节目都如同高考考场,每一条新闻都是运动赛场。在与我的朋谈及我现在所从事的这份工作时,我时常会提到一个人,他就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夸父,感觉自己就像当代版的夸父。朋友笑问为什么,我说为了保证观众能看到最鲜活的新闻,我们《新闻现场》的同仁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就不像夸父追日,无眠无休,永不停歇!
为了赶时效、抢现场,开"飞车"赶到新闻发生的第一现场对我们来说就如同家常便饭。不管寒冬酷暑,哪怕身边烈火熊熊,哪怕四周危机四伏,只要有新闻发生的地方,就会出现《新闻现场》记者的身影。应该说,《新闻现场》见证了我们这群八十后的年青人的成长,我和我的"战友们"并肩作战创造了成都民生新闻新的收视辉煌。
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对于一个合格的电视新闻工作者而言,在工作中仅凭"十年寒窗苦"所学到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一个新闻事件的发生,有闻必录还处于最原始、最初级的状态。我们不能满足于让每晚守在电视机前的观众简单了解新闻的表象,在美丑善恶中要有理性的剖析、强烈地人文关怀精神才是民生新闻赢得观众认可、立于不败的根本所在。然而这样的一番话说来容易做到难,想要达到这样的标准对电视新闻人而言,就应该做到孔子所说的"君子不器"。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温江两岁幼童小波在家中玩耍时,不慎被壶中的开水烫伤。由于家庭贫困无法承担高昂的手术费,加上小波的父母缺乏基本的医学常识,没有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直到小波的病情日趋严重才来到成都省医院救治,此时已经距小波被烫伤过去了一个月。
当我第一次见到病床上的小波时,这个只有两岁的孩子全身缠满了纱布,虽然坚强的小波没有像同龄人那样嚎啕大哭,但在那一刹那,我的心就像被刀割一下,酸楚之意涌上心头。咿呀学语的小波被烫伤急需筹钱做手术的消息通过我们的节目,迅速传遍了成都的大街小巷。100、200、1000,一笔笔饱含观众深情的捐款如雪花般汇集到了小波爱心基金。与此同时,躺在病床上等着筹钱做手术的小波或许因为年幼无法承受身体的疼痛,或许对我这个突然造访的大姐姐感到生疏,在筹钱等待手术的近一个月里始终沉默寡言。
为了让这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尽早摆脱身体的痛苦,为了让他幼小的心灵体会到社会的温暖与爱意。每天工作之余,我都要到小波的病房去探望他,这已经成为那段时间我每天生活中的一种习惯。一个多月过后,一直一言不发的他面对镜头竟然开口说话了。在那个瞬间,守护在病床前的小波的父母和我心中的激动之情难以言表。现在烫伤的小波在好心人的祝福下终于康复出院了,然而当时感人的一幕幕画面还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让让他在人生道路之初就懂得相信爱心与人性的伟大是对我从事这个职业最大的回报。
我想,《新闻现场》能取得今天的成绩,能得到广大观众的厚爱与认可,与我们这个团队每个成员忘我的工作精神以及为新闻事业所付出的热情与努力是分不开的,君子不器,信念不灭,我们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