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学习公社 |
分类: 新闻茶坊 |
话说埋头苦干:(1)回到来处
文/想说就说
再过几天――9·19,新闻资讯频道就到2周年了。但以目前的收视情况,恐怕谁也不会有心情搞什么周年庆了。眼下,我们需要的是埋头苦干,把节目做好,把收视率做上去!如果说,在非常时期,再谈什么抬头度势,就是“屁话”、“反动”(评者原话)!就是空谈误“道”(频道)!那么,就让我们埋头反思,也说说埋头苦干的事儿吧。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无论是过去的《新闻现场》,还是现在的新闻资讯频道,我们在收视率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靠的是什么?你可以说是宽松的舆论环境、集团(台)领导的大力支持,而频道上下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团队精神,则是我们战胜对手的“核心竞争力”。那么,近期的收视率出现危机,是不是我们的团队出了问题?
如果团队出了问题,那么可能有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也可能是大家“做疲了”,少了“精气神”。如果是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那是频道领导层考虑或下决心的问题;而团队精神出问题,则是我们“致命的伤”――在“红海”作战(狭路对决)环境下,我们和对手比的就是团队作战精神,团队作战需要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也需要队员作战技能或者说个人素质的提高。
应当说,在团队精神方面,我们确实出了一些问题。经过几年的拼杀,我们的队伍业务素质虽有一定的提高,但少了当初的冲劲、原来的激情。“快捷、现场、真情,是《新闻现场》不变的追求”,也是新闻资讯频道的克敌制胜的法宝。但是,由于冲劲削减、激情不再,我们快把(当然还没完全)"快捷、现场、真情"这“六字方针”丢掉了。
我们的“快捷”体现在哪里?记者接到一个新闻线索,有争分夺秒、立马出击的急迫心理吗?到一个事件现场,记者有快速发稿--不行就接力的意识吗?有能赶早一分钟就绝不拖延一分钟之急迫的发稿意识吗?在需要急时,你急起来了吗?又急得起来吗?
我们的“现场”体现在哪里?现场需要情节(事件过程)的展示,需要细节的放大呈现。经历太多的相同题材,我们的记者做出经验来了。角度、深度、广度、高度、温度,通通不管,“逗拢就割”。因为没感觉、没看法、没想法,所以找不到更多的叙述语言,不知怎么利用繁杂的现场画面,所以最后只有简单处理,把很好的题材、很好的现场浪费了。
我们的“真情”体现在哪里?在新闻环境越来越紧的情况下,真情讲述显示出“惊人的魅力”。我们也做了很多真情讲述,还有一档“现场故事”。但这里所说的“真情”,代表一种人性关怀,代表一种社会良知,它应当贯穿到对所有新闻节目中。“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做每一条新闻,我们都应该扪心自问,这条新闻“过我们的心”了吗?我们是不是职业化得麻木了?接触这个题材,我有没有设身处地为新闻主人公想一想、心中升腾一股悲天悯人的“人类情怀”?人说,情到深处最真诚,如果真动情了、动了真情了,那么,记者至少不会做出一些违背人性的“新闻暴力”事件,一些新闻就不会让人反感!我们在新闻事件中找到感动我们的东西,相信那东西反映在我们的新闻里,也一定会感动观众!
后记:
说实话,一个专业化的频道,本来就存在专业化强、内容单一、视野不够开阔等问题,加之新闻资讯频道以民生新闻为主打,其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这就注定:观众不可能从头到尾守着你这个频道看。怎么办?有两条路:一条是走综合频道之路,但这是不可能的;另一条路是通过频道内容结构的调整、通过“快捷、现场、真情”的新闻追求,让我们的节目内容丰富起来,让观众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