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记者手记 |

夏天,和鼓浪屿的相遇
《全天报道》记者 王雪菲
转眼又是一个夏天,两年前也是在夏天,我来到了四川电视台新闻资讯频道。想想刚到这里时,看到每个人都充满激情,看到大伙儿拿着稿子或带子在狭窄曲折的走廊里狂奔,看到所有人仿佛都有永远使不完的劲儿,都在马不停蹄地努力工作,初来乍到的那些不适应很快就消失了,我融入了这个大家庭。不知不觉中,两年的光阴就过去了,很忙碌,也很充实和快乐。
今年4月,听说集团工会要组织去厦门鼓浪屿休疗,那可是我梦想中的地方。但想到还有那么多年纪比我大、工作比我出色的同事们,我完全没想过名单上会有自己。可第一批名单下来,我竟然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在惊讶的同时,我也深深为新闻资讯频道这个大家庭一直以来蕴含着的不论资排辈、鼓励年轻同志的人文氛围和管理文化而感动。要知道,这是之前我在其他单位从未感受过的。但在兴奋的同时我也发现,手头还有重要的采访没有完成,如果为了去鼓浪屿而放弃采访,很可能反而被别的媒体占了主动,所以我决定,把这个难得的机会让给别人。鼓浪屿,有机会我一定会来看你。
时间才仅仅过去一个月,第二批名单又下来了。更让我惊喜和感动的是,这一次,我的名字又出现在了上面。领导说,去吧,放松心情休息一下,回来后重新出发,算是一个新的起点。
更让我高兴的是,和我一起去的是《新闻现场》最有活力的老记者宋明全老师,我知道,这趟旅程,一定会有许多收获。第一批去的同事朱岚和张藜凡告诉我们,她们在鼓浪屿的时候,可能由于平日里习惯了忙碌和充实,突然一下子停下来反而特别不习惯,甚至到了后面两天,简直玩得百无聊赖。所以我和宋老师这次带上摄像机出发,在旅行的同时做一些片子回来,把那里的风景介绍给四川观众。
飞机降落的时候,透过玻璃,我俯视这座薄暮和阴雨中的城市。五月的厦门,拥挤的街道,矮小的平房,忙碌的车流和人群。一切都好像那么陌生,又那么熟悉。颠簸的渡轮,淡薄的清雾, 隐约中钢琴码头就矗立在不远处,它仿佛不是一个小岛,而是一个久未谋面的朋友,静静地站在那里。那种感觉很奇妙,抛开了羁旅的劳累和初到异地的新鲜,有的只是就要见到分开很久的某人时的不安与期待。
第二天一大早,我和老宋便拿着摄像机开始了休假旅行。鼓浪屿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在弹丸之地的小岛上荟萃了上千座风格各异、中西合壁的中外建筑。时光飞逝,物是人非,建造者和那些曾经栖息在它屋檐下的人早已不知天涯何方,而它却还静静地矗立在这里,迎接着每天的日出日落、潮涨潮息。我相信每幢老房子都是不一样的,因为它们也像世界上所有的生命一样是有记忆的,人用不同的眼光去看他们时,他们就会有着不同倒影,那亦或是因为某个人,或是因为某件事,当时间的荒野里,世事无情地带走一切改变一切的时候,唯有它们是可以站在那里,等着后人,向他们讲述一切。于是我们就这样一路走,一路拍,一路了解,一路熟悉……从早上八点到下午六点,我们一路走来,竟然忘却了时间,甚至忘记了要停下脚步吃顿午饭、喝口水。哈哈,到底是迷人的景色让我们忘了所以,还是工作的快乐让我们深陷不已呢?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领略了岛屿码头的清爽,到海滨长廊的秀美,看郑成功塑像的威风,观鼓浪岩石的奇妙,经过了海滨浴场的喧闹,欣赏了度假村落的幽静,遥望了小金门岛的英姿,还回望了厦门市区的高楼。
我们在岛上的巷子里穿梭,尤其在一些住家不是很密集的地方,很容易迷失方向,正当你不知所措时,转到街角或许你又会发现一座更古老的房子,我们在老屋前驻足,听一下老人们讲述房屋的来历,也许,你会惊奇的发现,眼前这个平常的老人,有一段不平常的经历。鼓浪屿就是这样一个地方,走在其中,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步会看到什么···
朱岚:海浪声声、海风袭袭,如今仍然时刻在耳边萦绕吹拂,鼓浪屿之行让人真的很难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