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二届全国民生新闻研讨会杂记

(2007-05-08 12:53:50)
分类: 学习公社

  4月25日至28日,由国家广电总局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民生新闻研讨会在湖南长沙举行。《新闻现场》两位制片人杨波、魏炜参加了此次会议。在听取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专题报告的同时,他们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民生新闻操作者进行了交流,并观摩了当地电视新闻节目。他们最大的感受是:民生新闻,任重道远。

 

民生新闻,任重道远

――第二届全国民生新闻研讨会杂记

 

  第二届全国民生新闻研讨会,到会的近两百余位代表的背后,是全国各地近百家电视媒体。这些媒体均在每天晚间黄金时间开辟了民生新闻栏目,时间短则15分钟,长则90分钟。在与会代表的交流中,一个比较强烈的感受就是,民生新闻已经成为各地地面频道在电视剧之外最重要的广告收入来源。

  对于城市台和地市台而言,在节目制作费用(尤其是娱乐节目)节节攀升、高质量电视剧购买费用飞涨的背景下,民生新闻节目已经成为了“低投入、高产出”的典型产品。以我省乐山电视台为例,一个民生新闻栏目投入十来个人,每天15分钟的播出量,竟可换来近百万的年广告收入。因此,各台兴办这类栏目的经济内驱力极为强大,同时,独霸当地收视市场、拒绝上一级电视机构进入的动力也极为强大。

  鉴于各地电视机构将民生新闻当成了摇钱树,因而在此次研讨会上,“民生新闻”的定义、范围、内容已经不是代表们研讨的重点,如何做大做强、规避风险才是大家关心的话题。

  首先,在各地方电视机构管理层的经营理念当中,一改之前将民生新闻栏目边缘化、短视化、配菜化的趋势。以前没有的现在要办,以前有的现在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来做大做强。各台都是把兴办该类栏目作为了一项可以不停滚动发展的经营性事业来看待。对于“民生”类新闻的可持续发展,由于现在中央提出了关注百姓民生的施政理念,民生新闻内在的一些特质则和这个施政理念不谋而合。因此,无论是学界还是业界,都认为现在民生新闻栏目目前还是上升阶段,离平台期尚有一段距离,因而均寄以厚望。

  其次,既然民生新闻是一个可以长期发展的项目,如何科学地组织相关生产要素,如何进行精细化管理就成为了重中之重。由于目前全国电视机构都进入了体制改革的攻坚阶段。各台都将民生新闻这一块作为了改革的试验田。人员是招聘的、收入是浮动的、收视率是要斗硬的… …一切均按照市场化的规律来经营这个事情。这一趋势表现在研讨会上,就是记者编辑的具体聘用方式,栏目的收视率考核细则等问题是代表最关心的问题。大家希望能找到最能带来管理效益的操作方法,向科学管理要效益、要收入,这在客观上将大大缩短各民生新闻栏目的体制改革过程,并快速提高栏目的“人、财、物”的管理水平。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在全国各地副省级城市中,城市台与省级台的新闻竞争,除了以前在设备、技术手段上的竞争,更将升级到管理水平、管理能力上的竞争。谁的用人机制,薪酬体系更合理,谁的企业文化建设更能吸引人才的加入等等,这些“软件”上的竞争将在很重要的程度上决定着栏目的发展方向和盈利水平。

  第三,转变思路,规避风险,重视“民生新闻”“标准化生产”的发展方向。在这次的研讨会上,我们在与会代表的交流中大家最大的感受就是,随着栏目的人员编制和节目播出时间的急剧膨胀,管理难度快速放大。以往适用于二、三十人,每天一、二十分钟小栏目的管理经验难以照搬照套。人员配备、职责分工、连续运转运营等以前顺理成章的管理安排现在要不无法施行,要不就是效率降低。

  究其根本,这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栏目管理者没有完全摆脱原来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作坊化、个人化、艺术化”的惯性思维。潜意识中,着重于某天某条新闻、某个活动的精、深,却忽略了一档节目人、财、物,成本与收益的整体、连续性管理。眼中只有一棵树,却忘了还有一片森林。而要解决这种状况,最重要的是要建立新闻生产的“产品思维”、“流水线思维”,要搞新闻的流水线生产,而非单纯进行管理方式的改良。

  对于这个问题,研讨的与会人员有一个比较一致的认识,就是要借鉴现代工业化生产的经验,努力实现新闻生产的几大转变:即变感性考核标准为量化综合标准、由单条新闻的质量把关提升到对整个生产流程的科学化控制、由把观众作为采访对象上升为服务对象。(文/yangbo)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