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感悟随笔 |
分类: 编导日志 |
《晚报十点半》面对新挑战
罗玮/文
媒体竞争是一场无硝烟的战争。这场战争在成都已打了很久了,先是栏目时长之比拼,接着是栏目设置的较量,最后是一条条新闻的“贴身肉搏”――你有我优,你有我先。面对同城媒体的同质化竞争,我们充分领会PK的终极意义――大家一起play,争夺着收视率和收视份额,既见不得又离不得。
慢慢的、渐渐的,战争中的各位勇士被磨练成“抱着收视率睡觉的人”。虽然收视率未必能全面体现观众的趣味取向,但我们一边骂着“收视率是万恶之源”,一边又心明镜似地按收视率标准做节目,盼着收视率压过对手。
本来每晚十点半以后,是电视剧(且大都是港台剧和韩剧)的天下。2005年9月19日,sctv4推出《晚报十点半》。也许是《晚报十点半》较高的收视率刺激了成都电视人的神经,大家发现晚上十点半以后居然还有这么多人在看电视,于是竞争对手出现了,深夜时段新闻竞争日趋激烈。今年起,在同一时段,成都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开办了《新闻新读》、成都公共频道推出了《新闻故事》,这意味着《晚报十点半》多了两个直接对手。
从前,有位老人说,打仗,我们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凭心而论,《晚报十点半》经营一年之久,已有了固定的收视群;但《新闻新读》、《新闻故事》的上马,对我们不能不构成威胁――从收视表现上看,《新闻新读》、《新闻故事》启动不久,收视率就达到2%以上。
分析对手,我们不能不看到对手的长处,就《新闻新读》来说――
首先,《新闻新读》所在的频道,在成都具有不可比拟的权威地位。CDTV-1就好比是“成都的央视”,它的权威性、关注度,是我们无法比的,这也给《新闻新读》培养了固定的观众群。
其次,《新闻新读》有自己的记者创作群,记者可以根据收录的节目进行本土化加工、链接,每条新闻编辑都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再加工。从标题的细小改动,到内容的精炼,再到配音的轻快流畅。同样的新闻一播出来,短小精干就成了他们的特点。因为有自采队伍,我们时常会在《新闻新读》里看到一些独家的东西。
第三,《新闻新读》的主播,从新闻评论部出来,曾参与过深度报道,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和经验积累,评论起来大胆、犀利,主播的评论也是一种特色。
第四,《新闻新读》重视节目包装。在片头的制作上,他们增强了动感,以色彩和节奏来抓住观众的注意力。“新闻每天发生,事事凭心而论”,这是《新闻新读》的宣传语,一语中的,清晰明朗。当这十二字铿锵有力的出现在屏幕上时,又不知道吸引了多少人的眼球。
第五,《新闻新读》的访谈类版块引人入胜。在栏目里,新闻人物有了说话的机会。把新闻当事人请到演播室,为大家讲述新闻之外鲜为人知的故事,如此访谈类形式在晚间新闻中很少见。同时加入观众发短信参与评论的环节。于是,一个个故事新鲜开讲,互动性也越来越强,这样的节目又怎么能不留住观众呢?
面对强势的《新闻新读》和时长60分的《新闻故事》,我们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因此,《晚报十点半》要居安思危,需要有新的突破。
电视新闻,内容为王。有研究表明,过去观众在单个节目的停留时间是15秒,而现在降到了8秒,即节目在8秒内抓不住受众,就难以逃脱被观众遗弃的命运。所以,题材的选择给我们编辑下了一道难题。在选材上,我们广收精选,把好看、有意义的新闻收进来、播出去。同时,还要勇于创新。比如说小版块的设置,我们可以在播本土新闻的同时,把采访记者请进演播室,进行“面对面”,发掘新闻背后的记者感受。因为在采访一条新闻背后,记者往往还有很多感触和经历的事情是没法带进新闻本身的,有了记者的现场面对面,我们可以挖掘的新闻点或许还更多,还有更多的闪光点和真性情展现在观众眼前。
再来说说《晚报故事》,现在案件类新闻则成了晚间新闻的一个重要的题材来源,我们每天都会以较重的篇幅推出《晚报故事》。案件类新闻之所以能够吸引观众,一是因为现场感强,有悬念,二是观众可以从新闻中看到坏人被惩罚,这为他们提供了消气解闷的渠道,使他们看到了社会的公正、社会力量的强大。我们在加强《晚报故事》的选择和编辑的同时,现在更需要做的是,要多挖掘些案例中法理和人文的内涵,通过主持人评论的方式,带入受众内心。同时打造主持人语言个性化,评论个性化。
《晚报十点半》还有一个品牌推广、品质提升的问题。作为成都地区最早在晚间时段占据收视高点的新闻栏目,《晚报十点半》从收视曲线上看,很平稳,这说明我们的观众群有一定的忠诚度。因此,我们要加大品牌推广力度,通过一些“亲民活动”,回报我们的观众;通过一些推广手段,扩大我们栏目的影响。从品质提升方面说,我们在内容上可以尝试一点点减少低端新闻,增加趣味性和有争议性的新闻,在选题上更多一些人文关怀,注重更加人性化的评论;注重新闻的完整性和关联性。有眼泪、有炮弹、有欢笑、有嘲讽、有奇闻轶事、有实用信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是晚间新闻的魅力所在。通过内容的提升、品质的提高,把《晚报十点半》打造成一个具有收视率和影响力的品牌栏目。
作为每晚入睡前的精神圣餐,我们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挑战着收视率和收视份额。在路上,我们要不断思考,不断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