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言语交际场与时空因素(二)
(2023-06-21 10:03:55)三、话语要与不断变化的言语交际场相适应
言语交际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的。这些时间空间因素往往因为交际主体和客体的主观态度不同,而附上不同的感情色彩。如果能根据自身感受,寓情于景,恰当结合自然环境来组织言语形式,可以激起言语交际客体的共鸣,产生良好的“场效应”。郭沫若先生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的书面发言中巧妙地结合季节和气候来组织语言,将自然界的春天和人类社会中科学界的春天很好地统一起来,结束语极为精彩:“春分已经过去,清明即将到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这段话一宣读完,会场上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邓颖超同志率领中国人大代表团到东京访问。在欢迎仪式的答词中说:“我相信,我们这次对贵国的友好访问,一定会给我们留下象烂漫的樱花一样十分美好的记忆,并且向你们学到不少东西。”周恩来总理访问朝鲜的时候说:“中朝友谊象长白山一样永存,象鸭绿江一样长流。”访问尼泊尔时,周总理则说:“在我要结束我的讲话的时候,我祝中国和尼泊尔的友谊像联结着我们两国的喜玛拉雅山那样巍然永存。”他们对中国人民和其它国家人民友谊的三个比喻是非常确切的。三个言语交际场对使用比喻有明显的制约,如果他们的比喻中所使用的喻体作了交换,效果就大不一样了。他们根据言语交际场,特别是“场”中空间因素的特殊要求,选用了非常妥当的喻体,给当时当地的听众留下了极为良好和深刻的印象。
天津电视台举办通俗唱法业余歌手大赛,请首都知名音乐家作评委。比赛结束以后,主持人请评委们即席发言。一位天津籍评委没有像其他的评委那样夸奖演员,谈感想,发议论,而是说:“我是天津人,离开天津多年了,一直想念家乡!”接着说:“歌手们所以唱得这么好,是因为他们喝海河水长大。天津出歌手,天津出人才,希望天津人的歌唱遍全国!”这位评委的发言激起了全场热烈的掌声。他恰当的利用了海河这个天津的象征,通过称颂海河水来赞美天津人,赢得在场的所有的天津观众的掌声。
言语表达要与言语交际场相适应,而交际言语交际场中时空因素总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言语的表达也应该随着不断变化的交际场合而进行相应的变换。
一个导游,他要引导着游客从一个景点走向另一个景点。不同景点有不同的风格特色。空间和时间都变了。为了把每一个景点很好地介绍给游客,导游就应该根据不同景点不同的风格特色来变换自己的语言形式。面对波涛滚滚的大江与面对作为革命传统教育的集中营,就应该采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前者豪放壮阔,而后者应该是沉重、庄严而发人深省。导游在导游活动中,将会接触各种各样的游客,导游应该根据不同游客的具体情况来组织导游词。不能够千篇一律,面对各种各样的景点、各种各样的游客,都采取公式化的解说。
言语交际场发生变化,说话人只有根据这种变化来把握自己的话语、选用适当的言语,以适应新的言语交际情景,才能够谈到交际目的的实现。
言语表达只有和具体的交际场合相适应才能够发挥作用,以实现交际的目的。那么,怎样适应交际场合来组织自己的言语进行表达,以实现交际的目的呢?
言语表达有许多的规则,而这些规则又不是僵死的程式。为了适应具体的言语交际场,以取得良好的“场效应”,也可以打破某些规则,灵活变通的组织特殊形式来表达,有时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追求言语形式与思想内容的统一,不能脱离言语交际的时空来讲统一。只有力求言语表达与交际场相适应,才会取得理想的交际效果。
本文刊载于《贵州电大学报》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