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乔托的《圣方济对鸟布道》

(2012-02-07 23:56:52)
标签:

乔托

圣方济

对鸟布道

唯名论

中世纪

教育

http://s6/middle/4c0d8726gb861d846b365&690

    阿西西的圣方济教堂有一系列壁画,前两幅出自乔托之手,一幅是《泉水的奇迹》,表现他对贫寒微贱者的救助。另一幅《对鸟布道》则有很强的抒情色彩,反应了他对上帝所创造的包括鸟类在内生物的兄弟关系。这一情节来自圣博纳旺图拉所撰圣方济的生平一书。画中群鸟有的翱翔在圣方济的上方,有的栖息在灌木丛中,正在倾听圣方济的劝导:“我的众鸟兄弟们,应该赞颂你们的造物主,他为你们披上羽毛,给了你们能够飞翔的翅膀和纯净的空气;他关怀你们,使你们自己不必为自己操心。”在这里,这位艺术大师再一次以简练的手法表现了深邃的意义。画面右侧一棵风格化的树木对整个画面起到了平衡作用,两个人物形成了有趣的对照。圣方济凝视着众鸟,举起手作祝福的手势。无情的时间和多次的修复使原画大为失色,但仍掩盖不了其动人的表现力。

    《太阳颂歌》是方济各所写颂歌中最具有崇高风格的颂歌,又有很强的独创性。与拉丁文所写的学究式的戒律不同,与宫廷诗人的情歌也不相像。深刻和真诚的人类情感弥漫于优美的歌词中:
    啊,无比崇高、伟大善良的上帝。赞美你,歌颂你,一切荣耀都归于你!
    我的上帝啊,上帝,你的所有生灵赞颂你,尤其是我们的兄弟:太阳,他给我们带来了白天,他给我们送来了光明;他如此公正,让光芒普照各方;啊,上帝,他把你的意愿带给我们!
    我的主啊,上帝,为我们的月亮姊妹,为那些繁星,我们赞颂你;是你把他们送到清澈而美丽的天空。
    我的主啊,上帝,为我们的水姊妹,我们赞颂你;她忠诚地为我们服务,她谦恭、珍贵和清澈。
    我的主啊,上帝,为我们的火兄弟,我们赞颂你;有了火,黑暗中你给我们送来光明;他明亮、快活,他有力、坚强。
    我的主啊,上帝,为我们的大地母亲,我们赞颂你;她抚育我们,保护我们,她为我们带来丰盛的果实、各种颜色的花朵和草地。

    圣方济乐于向人们显示上帝热爱人类的种种有形证据,从大地上的果实、与花朵到天空流动的风云——他的这些思想对艺术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些倾听圣方济布道的鸟是人们每天都可以听到它们歌唱的鸟,不是圣灵的神秘鸽或圣约翰的天启鹰。
    中世纪晚期的唯名论者从特殊的经验归纳一般的规律,挑战中世纪的权威主义,意味着从实地观察获得事实的现代科学方法的发端。在权威主义盛行的时代,亚里士多德和教会神父的话必须毫无质疑地被接受。在唯名论的影响下,导致了实地观察获得第一手事实这种现代科学实践方法的诞生。个别事物比普遍形式更为重要。因此,一种植物就是园中生长的一种蔬菜或者花卉,而不是存在于上帝意识中某种植物的普遍理念的显现。
    这种新的思维取向所产生的结果是人们对有形实在的兴趣的复苏。这种现象不仅在科学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于艺术领域也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在15世纪,它导致了直接透视这一数学法则的形成,因而导致了绘画在自然环境中表现人物,以解剖学的精确度表现物体,通过光影效应的三维空间去塑造人物,归纳出直线透视法以表现画面的纵深感,以及现代音乐和声基础的建立。
    这一规模宏大的哲学争论同新出现的方济各世界观并驾齐驱。权威主义的衰落部分地由于圣方济的宗教观念体现了上帝和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自愿、自发的和谐关系。这种关系是建立在爱而不是恐惧的基础上(“爱中没有惧怕”《约翰一书4章18节》),而且圣方济始终在寻求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共同纽带,不论他们的社会地位、社会关系如何,因此达成这样的为人原则:“以爱自己之心爱他人(《马太福音22章39节》)”这是从人被分成不同等级而隶属于不同层次这样一种纵向社会结构,向着人们处于平等伦理关系中的横向社会体系的重要转变过程。
    虽然这种趋势已可从13世纪的夏特尔和其他地区的雕刻中始见端倪,但是直到14世纪才被广泛接受。随着以实际观察而不是形而上抽象为基础的自然世界在人们的心目中取代了超然世界的地位,视觉艺术从令人困惑的境地解放了出来。圣方济对他的同辈人的爱,以及他对那些易于表现的诸如花草、树木等万物的热爱,为艺术家们开辟了新的探索前景。
    对于乔托而言,最重要的是这种有利的时代氖围帮助他找到了抽象与具体、神的本质与人类现实之间的平衡。乔托很谨慎没有在他的绘画中强调抽象的符号,而是成功地从神秘的中世纪氛围中解放出来,使他的作品表现易于理解的人类现状。对乔托而言,圣者不是令人感到漠然的超然生命,而是一些与平凡的人们有着相同的从欢乐到失意这些人类共同情感的杰出人物,这些人物是生活在意大利城乡他所熟悉的人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