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职业经理人阿朱:程序员转型期的职业选择

标签:
it |
【51CTO.com独家特稿】2009年3月6日,51CTO技术人频道邀请了IT职业经理人、《走出软件作坊》的作者阿朱老师作客嘉宾聊天室,和大家一起讨论程序员转型期职业选择,是继续做技术高手还是做管理者?阿朱老师讲述了自己从程序员转变为管理者的职业经历,并回答了网友在职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阿朱讲述自己的职业经历
http://images.51cto.com/files/uploadimg/20090306/190733929.jpg
51CTO:今天来到51CTO聊天室做客的嘉宾是《走出软件作坊》的作者阿朱老师。和我们聊聊程序员职业发展中的转型问题,到底是做技术高手还是做管理者。阿朱老师最开始是软件开发人员,之后转变成了职业经理人,请阿朱老师跟我们讲讲您的职业经历。
阿朱:我先跟大家公布一个好消息,在软件中国2008图书评选中,《走出软件作坊》在开发图书类获得了编辑推介大奖。这是很欣喜的一件事情。我跟大家介绍一下我的职业经历,其实很简单。正式工作了10年,但是这10年里面就服务两家公司了。一家公司是做医疗信息化的,另外一家公司是现在的公司是做汽车信息化的。也就是说,我一直待在了企业信息化领域。所以,我的职业经验、眼光趋势基本受我企业信息化领域的限制。所以,我在跟大家交流的时候,很多也有所偏颇,可能有这样的职业经历跟我面对的领域有关,今天跟大家一起交流、分享,一起探讨。
我不是在北京上的学,我来到北京,是实现一个北京梦,大家叫“北漂”。来到北京,当时首先是要成为中国一流的程序员。这个梦想实现了一些,没有很高的那种,实现得很茫然。当时很多毕业生,我也是应届毕业生,我一进去做的就是核心开发人员,这是一个很特殊的个例。我能讲到的也是个人的经历和感受,可能大家去借鉴、模仿、照搬不太容易。
我在上学的时候,瞄准了两块技术,一块是数据库,另外一块是组建技术,也就是大家现在称的一些中间件的技术。这跟现在的应届毕业生或者是大学生有所不同,因为学校都学了课程,相对是容易的,我是跟教学课程过关就行了。但是在学习之余,我专门研究了这两块技术,因为我觉得这两块技术我认为是很有潜力的。当时我在学校的时候,在社会开始工作了,打一些临时的工作。我是做的超时信息化,一开始我就进入了企业信息化的领域,而企业信息化领域数据库是很重要的基础,第二块是组建技术。把软件做到模块化的能像积木一样的组装,我是最希望达到企业信息化开发的层次。所以我在学校就深钻这两块。
由于我一出学校毕业应聘的岗位是核心的程序员,这样子有助于我很快能进入到公司的核心层面。你的职业发展是一步一步上升的,或者是你加入了很高层次的人群,这样有好处,你突然能跟一些很厉害的人对话,他们创新的思维、对业界的看法、技术的看法,你能知道最新、最深的技术。而我们平常的一般学生学习玩技术是看《从入门到精通》,我的学习曲线不是这样的,一开始扎到根上了,所以成长很快。有的人说面临了很精深的层次适应不了,就会退出,被这种压力所抛弃,但是我恰恰适应了这种环境。所以,我很快地能从一个核心开发人员转到了架构师的层次。
当时,我们也正好面临很好的机遇,我们要开发全新一代的系统,整个从技术到业务到重新的架构,不只是做一个维护,这是很好的机遇。很多程序员一毕业出来,程序早就写好大家只是做维护的工作。写好了代码,修修补补打补丁,我面临了全新的机遇,全新的系统需要去搭建,新的人新的产品。就像一张白纸上好画画一样,接触到整个过程。
当我们的架构师产品经过了两年的开发,我们要树立成功案例,我就做了灯塔客户的实施经理,也积累了相当宝贵的实施、培训、推动上线、项目管理这些经验。作为实施经理我做了三家灯塔客户之后,毕竟我是研发人员,不是做实施工程部门的,我就又回到了研发体系内,在研发体系内终于成立了架构组,我担任了首席架构师。这是在我前四年的工作经历,我从一个核心程序员到灯塔客户实施项目经理到首席架构师。首席架构师既要对整个产品的体系架构负责,还要率领架构组,这是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岗位。这样也奠定了我未来六年后的职业生涯。
也就是说,我当时去的公司是一个官办国企的背景,有很多体制上的限制。所以,我希望有一些创新性的产品或者是想法能够实施下去,环境不是特别允许,我就来到了现在这家公司,我在现在这家公司待了6年多了,眼看着到了第7个年头,到这家公司我到了技术总监。跟过去是一脉相承的,因为所要求的职能首先要有管理的职能,然后要有技术的职能,毕竟这是研发部门。另外,你还要对企业的业务进行精通。过去我所做的是医疗,现在我所做的是汽车,汽车跟医疗这两个业务是天壤之别,如何快速地进入到行业,了解行业的业务,这是对行业的技术总监提出的挑战。恰好,我过去积累了很多的方法、经验,如何快速地把握行业领域的业务知识,这是有一套方法的,这套方法,我在《走出软件作坊》的书里面大量都讲了,详细的大家都能看到就不多讲了。
我们现在这家公司,我刚去的时候是创业公司是草创型的。这么多年从三五个人十两条的小企业,现在发展到年收入三千万的中小型典型的IT公司,至少在增长速度、规模上都比较令人满意,过去的经历还算比较成功,遇到的坎坷比较少。但是,随着公司的长大,随着起来的人不可能在研发部门去工作,那是很狭窄的领域。而且我们在公司经营过程当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研发的人会去抱怨销售人员在前面跟客户答应这个、答应那个,研发人员根本就办不到,这个有隔阂,我相信大家很多的公司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还有是开发人员、实施人员也有矛盾,实施人员说这是谁开发这么烂的产品,怎么去实施,部门之前存在着这样的矛盾,谁去调解只能是总经理去。但是对于像我们现在这样规模的,作为老板来说,销售职能是比较高的。我想在其他公司这样的现象也存在,老板的销售职能占的比例是很重的,我们都一样没有摆脱限制。老板既要去照顾公司的日常细节经营,又要去跟客户拿单子,去把公司的销售规模扩大,他无暇顾忌,只能是在部门经理和老板之间再加一层,这个层次就是公司副总。我们现在有两个,一个是销售副总,把老板销售的事情能去分担,使老板不至于压力那么大。另外一个副总是研发副总,就像我现在的职位。虽然公司没有明确规定你是CTO级别,但是职能已经是CTO的职能了。我们只是用了研发副总的抬头来做的,像研发副总的职位就是要衔接售前、研发跟销售如何去互动,你研发了产品必须给我们公司带来销售和利润,而不是说研发出来了销售部去卖吧,作为这样的公司不可能生存。这样的话大家认为公司会倒退。
另外我要衔接售后,刚才我所说的问题全部是由我去衔接、解决。通过我的各个部门之间的管理,包括流程上、职责上、方法上,把这几个部门权限打通,这是我作为CTO的职能。刚才我讲了我从一个核心的程序员到现在的CTO的经历。
更多内容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