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古蜀文明│走进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三十九)

标签:
网络文魁在四川旅游探秘古蜀文明走进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图片 |
分类: 旅行随笔 |







祭山图玉璋(又称玉边璋、商玉璋)出土时间:1986年;出土地点:四川广汉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制作时间:约公元前1255年至公元前1200年(距今3000多年)尺寸:通长54.2厘米至54.5厘米,宽8.8厘米,厚0.8厘米;材质:青黑色玉料,局部因火烧呈鸡骨白色。保护级别:2002年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形制:呈刀形,近似平行四边形,一端为钝角,一端为锐角,射部(前端)有“V”形双齿,柄部(后端)有对钻“穿”。两面图案相同,分上下两组,正反相对呈对称布局。每组纹饰:由小山、牙璋、云雷纹和两排双手环握的小人组成。人物姿态:下层小人戴山形冠饰,双膝跪地;上层小人戴平顶冠,直立站姿。大山刻画:山峦重叠,象征神山或灵山,山前有小山,山间有云雷纹装饰。《周礼》记载“璋,以祀山川”,玉璋是古代祭山的礼器。玉璋的使用与天子巡狩祭祀山川的制度相关,大山川用大璋,中山川用中璋,小山川用边璋。玉璋上的图案描绘了古蜀先民在圣坛上举着牙璋祭祀天地山川的场景,反映了古蜀文明对神灵的崇拜和祭祀活动。人物形象可能象征巫祝(掌握祭祀的人)和神灵,大山则是崇拜的对象。图案是迄今所见最早的玉器线刻绘画,展示了古蜀美术家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技艺。画面融合了人间社会与天地自然的描绘,以及对神灵世界的奇异想象,如对日、月、星的崇拜。



以上照片全部由网络文魁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