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广场不仅是成都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综合交通枢纽和重要的文化旅游景点。这里展现了成都的城市风貌与现代化进程,同时也蕴藏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内涵。天府广场在成都历史中的关键节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战国时期初具雏形:天府广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蜀国开明王九世迁都成都,在成都平原上建立了北少城,位置在今天府广场以北的五担山一带,这里便是天府广场的前身。
二、秦灭蜀后的扩建:公元前311年,秦国灭掉蜀国后,秦惠文王派大夫张仪仿照咸阳城的布局,在紧邻蜀王城的南边和西边分别筑起了大城和少城,天府广场所在区域成为秦大城的一部分,奠定了其后两千多年成都城市的核心位置。
三、明清时期的蜀王府:明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之子朱椿被封为蜀王,他将汉唐、前后蜀遗留下来的子城全部拆毁,在旧址上重新修建了蜀王府,位置便在今天的天府广场北端一带。蜀王府气势宏伟,老百姓称之为“皇城”,其前面的牌楼、拱桥和一大块空地则被称为“皇城坝”。这一举动改变了过去历代成都城主轴偏心的布局,首次确立了正南北的中轴线。
四、近现代的历史变迁:清顺治时期,四川省会迁回成都,蜀王府旧址改为贡院。民国时期,贡院虽先后被用作军政府、学校和其他民政办事机构,但其建筑群基本上被妥善保留。新中国成立后,古老的皇城与皇城坝在轰轰烈烈的城市改造和政治运动中逐渐消失。1953年,成都市将皇城坝区域改建为人民南路广场。1997年开始,人民南路东西广场开始拆迁改造。1998年11月,广场完成扩建,并正式命名“天府广场”。2007年,天府广场最终建成。
五、成为成都的标志性地点:如今的天府广场,不仅是成都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综合交通枢纽,更是成都的历史文化名片。它见证了成都从古代到现代的沧桑巨变,是成都人心中不可替代的“精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