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近成吉思汗陵(二)

(2023-07-04 09:59:35)
标签:

网络文魁

走进鄂尔多斯

走近成吉思汗陵

摄影

图片

分类: 旅行随笔
走近成吉思汗陵(二)

走近成吉思汗陵(二)

走近成吉思汗陵(二)

成吉思汗陵原为全体蒙古民众供奉的“总神祗”—八白宫(室),即八座白色的毡帐,是供奉祭祀的地方,而不是埋葬金身之地。由于蒙古民族是游牧民族,八白室的建立正是适应了游牧的特点,可以随时迁移,以便随地祭祀。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后,始建于鄂尔多斯的祭灵白室,起初一直处于隐避状态。根据历史文献所载,成吉思汗归天后,分别在漠北草原和木纳山南(今鄂尔多斯)建立了成吉思汗白色宫帐,视为“全体蒙古的总神祗”,进行最高规格的供奉祭祀。“这一白色宫账,就是以后形成的‘八白宫’的原型”,但“从窝阔台到忽必烈这一段时期,因征战频繁,成吉思汗祭奠也一直处于较为简朴的传统祭奠”。1264年(元至元元年)忽必烈取得了政权争夺斗争的胜利,并将蒙古都城从漠北的哈拉和林迁到了燕京(今北京),随后改称“大都”。1266年(至元三年)忽必烈在大都建立太庙,在听取了伯颜等人的建议之后,将太庙“定为八室”,这无疑从制度上、法律上对八白室做了根本的定型。“成吉思汗八白宫所供奉的神物,虽在不同历史时期有过一些变化,但其核心一直没有变,即成吉思汗与夫人的宫帐始终处于中心地位。因此,八白宫在人们心目中始终是一个整体,其基本内容没有什么变化”,忽必烈在大都建立八室的同时,还“钦定太庙八室四季祭祀的制度”。“四时大典”的制定,也为迄今为止的成吉思汗陵的祭祀定下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规范。 蒙古很多文献认为“鄂尔多斯(木纳火失温)乃是成吉思汗八白宫始建的地方”,《蒙古人民共和国历史》(1996年版)也记载:“成吉思汗去世后在鄂尔多斯建立了八白宫”,“从此,成吉思汗白宫也就被称之为‘乃蛮查干鄂尔多斯’,即‘八白宫’”。成吉思汗八白室随着历史的变迁,辗转迁徙,几经风雨。“在元朝时期,共四处建有成吉思汗奉祀之神。即,在河套地区的鄂尔多斯,漠北的哈拉和林,元朝都城元上都和元大都均建有成吉思汗奉祀之神,进行供奉。这一局面延续了一百年”。【网络文魁摄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