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网络文魁
网络文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3,672
  • 关注人气:34,59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欣赏安徽天柱山风光

(2021-09-15 08:23:06)
标签:

网络文魁

安徽天柱山风光

毛明凤先生摄影

旅游

图片

杂谈

分类: 旅行随笔
欣赏安徽天柱山风光
欣赏安徽天柱山风光
欣赏安徽天柱山风光
欣赏安徽天柱山风光

      天柱山,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西部山地,又名潜山、皖山、皖公山(安徽省简称“皖”由此而来)、万岁山、万山等。为大别山山脉东延的一个组成部分(或称余脉)。一般指潜山市境内以其主峰天柱峰为中心的山地,有时也指其主峰天柱峰(地理坐标东经116°27′,北纬30°43′)。据1980年航空测定,主峰海拔为1488.4米,2008年,国家测绘局重新测定为1489.8米。 

欣赏安徽天柱山风光

      天柱山呈现出奇峰、怪石、幽洞、峡谷等自然景观,以雄、奇、灵、秀而著称于世。天柱山内植被繁茂,森林覆盖率高达97%,享有“空气维他命”美称的负氧离子是国家最高的级标准的三倍。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题天柱峰》一诗中赞美:“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欣赏安徽天柱山风光

     天柱山拥有全国唯一、全球揭露面积最大、暴露最深的超高压变质带,尤其以崩塌堆垒地貌景观而被地质学家誉为世界上最美的花岗岩地貌,又被称做“地球的泄密者”。文学家形容其为“山峰丛林”和“石头宫殿”。2011年9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成为世界地质公园。

欣赏安徽天柱山风光

      天柱山因独特的自然景观,名列安徽省三大名山之一(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早在汉武帝时就封为“南岳”,历代都有人文活动。建国后开发为安庆天柱山风景名胜区,先后获得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与文化遗产地,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等称号。

欣赏安徽天柱山风光

      古代,因天柱深藏万山丛中,一峰高耸,千岩万壑,远近大小,莫不围绕拱拜。故秦汉时,该山称“霍山”。天柱山主峰海拔1489.8米,峻拔高耸,直插云霄,势如擎天之柱,故有天柱之名,又因其潜藏于万山之中(又:潜,古为簪,形“尖”也,义及天柱山多为尖形,故该山又称潜山,并有单尖,笋子尖之异名。),亦有潜山与万山的同称。万山之名也说因汉封南岳,故又称万岁山。“县以山名,山以潜名”(旧《潜山市志》)。春秋时,周王朝于此置皖国,封皖伯大夫治皖,天柱山属皖伯封地,故该山又名皖山。为颂扬皖伯大夫治皖有方,清明德政,亦称皖公山。由此,皖也成了安徽省的简称。

欣赏安徽天柱山风光

      天柱山属大别山东延的一个组成部分。山体主要由万山(地质界惯用的天柱山的俗称)岩体组成,位于安徽省岳西县、潜山市接壤地界一带。呈北北西向展布,切割公界尖背斜,被菖蒲——响肠和水吼岭——陈岭头火断层的夹、地表层不规则岩基出露面积120平方公里,与围岩的接触带多数被掩盖。接触带附近岩体的岩面粒度变细,围岩发生硅化。岩体的东、西、南三侧沿接触带,均明显可见长石交代作用构成的所谓“边缘混合岩”,其宽度数十米至数百米不等。岩体内含有少量的细粒斜长角闪片麻岩残留体,边部可见烘烤现象。岩体西边的白马潭一带,可见到其内有围岩的残留成分。岩体的长石斑岩和石英正长斑岩脉发育,主要呈北东向斜列排列。其次还见有闪长斑岩、细品岩脉等。

欣赏安徽天柱山风光

      天柱山山体形成演变的历史过程,可以追溯到距今26亿年前的太古代时期。当时天柱山地区和整个大别山区一样,在晚太古为海洋优地槽发育时期。在地槽下降过程中,本区堆积了巨厚的复理式建造(早期伴有超基性、基性岩,晚期伴有中酸性火山岩)的大别山群前身。

欣赏安徽天柱山风光

      在距今20亿年晚太古代末期的大别运动,使该地区海洋优地槽普遍发生褶皱隆起,形成丁优地脊斜山岭。由于地槽沉积物遭受区域变质及其伴生花岗岩质岩浆侵入的造山变形,造成大别山群发生中——深程度的区域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陆壳改造型混合花岗岩的形成,构成本区孤岛状的变质地体——即包括本区在内的淮阳隆起。五台——吕梁地壳运动(大别运动)形成紧闭的、线型的复式褶皱经后期至今1亿4千万年发生的燕山运动,普遍发育了北东向、北北东向和南北向的断裂活动,使褶皱受到干扰破坏而复杂化,并长期一直处于不同程度的上升隆起和遭受风化剥蚀的过程。直至距今200万年的第四纪晚期(喜马拉雅期)即早更新世,本区急剧上升,高达1000米以上。在上升地区形成河流侵蚀地貌,尤其是在上升急剧的山区,由于长期的风化剥蚀,从而形成了今日的天柱山雄伟奇特的自然景观。

欣赏安徽天柱山风光

      天柱山区,资源丰富,早就驰名天下。《潜山市志》说:“高山茶气味不待薰焙,自然馨馥。”“悬崖绝壁间不种自生者,尤为难得”。谷雨时节,采制贮茶.“不减龙团、雀舌”。潜河水吼等地,均产茶。舒州天柱山茶,唐宋时已负盛名。《古今图书集成·食货志》及《唐国史补》皆记“唐朝使臣至西域,见内地名茶其中有舒州茶,视为珍品”。《玉泉子》说“唐名宦李德裕爱茶,特请舒州刺史寄‘天柱峰茶”,。沈括《梦溪笔谈》:“古人论茶,唯有阳羡(江苏宜兴)、顾诸(浙江长兴)、天柱、蒙顶(四川雅安)之类”。以上四地,均产名茶,唯天柱山茶,堪称佳茗。现代所研制的“天柱剑毫”,更保持了天柱茶甘香芳美的特色,并在1985年全国名茶评展会上获奖。此外,还有石耳、樟脑。《安庆府志》云“潜山出龙须草,可为席”。舒州竹席,历史悠久,工艺精美,早就畅销省内外,远销东南亚。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在南洋赛会上获一等奖。) 

欣赏安徽天柱山风光

以上照片由安徽毛明凤先生摄影【篇头照片来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