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画赏析《吹笛少年》

(2021-03-16 06:06:06)
标签:

网络文魁

名画赏析

吹笛少年

爱德华.马奈

文化

分类: 休闲生活
名画赏析《吹笛少年》
《吹笛少年》The Fifer 1866 布面油画 160x98cm 巴黎奥赛博物馆藏 
爱德华·马奈(édouard Manet,1832-1883)

     【名画赏析】画中描绘的是近卫军乐队里的一位少年吹笛手。画家注重人物个性特征刻画。在色彩上追求一种稳定的的亮面,然后突然转入暗部,将人物置于浅灰色、近乎平涂的明亮背景中,用概括的色块显示形体。画中没有阴影、视平线、轮廓线,否定了三维空间的深远感。杜米埃说其平得像扑克牌一样。作家左拉则赞叹:“我相信不可能用比他更简单的手段获得比这更强烈的效果的了。”现在看来,这幅画并未多震撼。然而在马奈的时代,这是十分叛逆,不合传统的。此画没有内容和深意,除了主体,没有任何代表和说明。当时官方沙龙展的评委们甚至不愿意收录,谁又想到100多年后,这幅画市值8亿人民币。

     马奈第一个将印象主义的光和色彩带进了人物画,开创了印象主义画风。他早年受学院派教育,后又研究历代大师的作品,既有传统绘画坚实的造型,又有印象派明亮、鲜艳、充满光感的色彩,可说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画家。他的作品(尤其是肖像画)很自然地反映出了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吹笛少年》几乎没有影子的平面人物画法,可以看到马奈的才气和自负,也明显带有日本浮世绘版画的影子。

    运用三种基本色调--红色裤子、黑色上衣以及赭石色的背景。红色裤子两边的黑色边线,与黑色上衣连成一气,红、黑两色间的关系,被马奈以金黄色的衣扣和吹笛少年肩上的白色披带突显出来。赭石色的背景,是既无横面又无竖面的抽象背景,赭石色的底色,以人物为中心,渐次向外加深,使吹笛少年处于明亮的空间中。(图文来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