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太原迎泽公园
(2019-05-26 09:15:32)
标签:
网络文魁晋善晋美太原迎泽公园摄影旅游 |





















1952年,太原市政府决定在迎泽大街南侧建设一个新公园。1954年,因为地处古太原迎泽门外,同迎泽大街、迎泽大桥一样,新公园定名为迎泽公园。同年,党和政府发动全市人民义务劳动,引排污水、挖湖堆山、叠墙铺路、植树栽花。迎泽公园本没有湖,但没水不成公园。

1954年建园初期,上级部门指示:“要把迎泽湖水搞成活的”。公园以七孔桥为界分为南、北湖。1954年开始挖南湖,1955年开始挖北湖。此项工程经过规划,从上游把汾河水引进黑龙潭,经过西海子,再通过迎泽大街铺900米长,内径50厘米的水泥管引进迎泽湖,然后经过今山西医科大学退到东干渠。

1955年,迎泽公园在湖中修建了七孔桥,初建时只有五孔,随着园林事业的发展和游人逐渐增多,原有的小桥已不能满足游人需要,1962年就又增建两孔,到1964年完成。1956年:太原市设立园林处,迎泽公园为园林处园林科下属单位。同年,朱德委员长游览公园。




牡丹园占地18亩,栽培牡丹3000余株,品种270多种。为了更好的弘扬牡丹文化,传承国学经典,五一期间,赏牡丹、爱牡丹、画牡丹、咏牡丹等丰富多彩的诗歌诵读、经典书画、经典演奏活动同时举行。让青少年儿童以及游客切实感受牡丹文化、汉服文化、国学经典文化。前来参观的游客人数,也创多年新高。“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龙城”。“五一”小长假期间,太原迎泽公园牡丹园的牡丹花正值盛花期,在阳光照耀下美出了新高度,吸引了众多游客赏花、拍照,节日气氛浓郁。据了解,牡丹园占地18亩,栽培牡丹3000余株,品种270多种。






藏经楼,原名藏经阁。现存建筑遗构为清代,坐北朝南,通高18米,占地面积1142.4平方米。建于高1.2米的石砌台基上,面宽五间,进深四间,三层四檐歇山顶,黄绿琉璃瓦脊饰,剪边。藏经楼一层四周围廊,柱头科三踩单昂,前后明间平身科二攒,余皆平身科一攒,檐柱间置花卉图案雀替。藏经楼二层重檐设平座,平座柱头科三踩单翘,座上设木制勾栏,柱头科五踩双昂。一、二层前后明次间均设四扇六抹隔扇门,次间为槛窗。额枋、檐檩、斗栱均施彩绘。藏经楼三层为暗层。2000年太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以上照片全部由网络文魁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