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印象 走近阿布辛贝神庙
标签:
网络文魁埃及印象走近阿布辛贝神庙摄影旅游杂谈 |
分类: 旅行随笔 |




阿布辛贝神庙,位于埃及阿斯旺以南290公里处,建于公元前1300-前1233年,据说名字来源于最早带西方人去到现场的向导(一个小男孩)的名字。它坐落于纳赛尔湖西岸,由依崖凿建的牌楼门、巨型拉美西斯二世摩崖雕像、前后柱厅及神堂等组成。阿布辛贝勒和它下游至菲莱岛的许多遗迹一起作为努比亚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遗产。



神庙由勘察者伯克哈特于1813 年发现,后来由贝尔佐尼挖掘。据说名字来源于向导(一个小男孩)的名字。阿布辛贝和它下游至菲莱岛的许多遗迹一起作为努比亚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遗产。因兴建阿斯旺水坝而整体迁移,是世界文物建筑保护方式的成功尝试。太阳节奇观,即太阳光一年两次照进圣殿,照亮圣殿地区的神像,是该神庙的神秘特色之一。




这座神庙是公元前13世纪著名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修建的。坐落于尼罗河盘,成为埃及力量的象征。大法老巨像俯瞰于神庙前,巨像戴独特头巾,高20米。




由于20世纪人口的大量增加,埃及和苏丹政府决定建造一座新的大坝以更有效地调节和分配水源,增加土地灌溉,以便生产更多的粮食,大坝的水电能力也将为民用和工业提供更多的能源。这样一座大坝像一个屏障,其后面将出现一个大面积的水域,取名为纳塞尔湖,这将覆盖一块长312 英里、12 到16英里宽的地域。实际上,这块古时候称作努比亚,现在由埃及和苏丹各拥有一半的土地将消失在水中。其结果是居住在那里的人将失去他们的家园和农田,许多重要的古建筑和遗址也将不复存在,其中包含阿布辛拜勒神庙。


由于这些神庙与其背景十分协调,所以拯救方案决定将它们移到一个同样的背景中去。这样,为了保证神庙重新落脚在纳塞尔湖的水面上,新地址高出以前所在位置210 英尺,从尼罗河后移590 英尺。瑞典公司VBB(现为瑞典工程咨询公司SWECO)设计的这一方案优于各其他方案而被选中,其他方案有很多技术上的问题和较高的花费。两座神庙于1964 年到1968 年间成功迁移。


在这四年的时间里,神庙上边悬崖边缘的大量石头被去掉,以便将建筑从它们最初的位置上释放出来。工程师们建造了一个围堰挡住湖水;然后建筑被切割成一块块地拆除,再运到神庙的正面和内墙被重新建成的新地点之前,最大个的石块被先挪离到一个存放处。在新址的后面部分,建造一个加固的混凝土拱顶形的结构,包围并聚合住恢复的部件,支持住岩石正面;实际上,这个建筑取代了原来悬崖边缘上完整的神庙。


迁移完成后,阿布辛拜勒神庙于1968 年重新开放。参观者仍然能够进入神庙,原来大神庙的一个重要特色——太阳节奇观(阳光一年两次照亮圣殿神像)被保留了下来。不过因为无法如古埃及人般确切掌握天文,现在阳光照进的时间比原来提前了一天。






阿布辛贝神庙决非是一块块巨石的堆砌物,而是在尼罗河西岸粉红色砂岩悬崖的山体上,用人工劈凿出的宏伟建筑。庙高30米,宽36米,纵深60米,门前4座巨型石质拉美西斯巨型坐像,每尊高20近米(65英尺),重1200余吨,像旁还精心策划且有序散落着其母、妻、子女的小雕像,无不栩栩如生。雕像历经三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仍完好无损,可见其石质之坚硬,以及古埃及人三千多年前所具有的选料水平,都会令世代后人惊叹不已。


神庙内部是一个大列柱室,是由8座高达10米的模仿俄塞里斯神的拉美西斯二世立像构成的。大列柱室两侧墙上的雕刻绝对不容错过。上面刻着拉美西斯二世在卡叠什(现叙利亚地区)和赫梯人激战的壮观场面。大列柱室深处的前室中的观光亮点是奈菲尔塔利王后的浮雕。

穿过第三道石门,步入处在大厅尽头一间小石室,这里是最深处的圣地。圣地内并排有四尊石像,从左至右分别是普塔赫神、阿蒙·拉神、神格化了的拉美西斯二世、拉·哈拉赫梯神。



综上所述,设计者集天文、数学、地理、物理多学科跨领域的研究成果,处处都是以拉美西斯二世一人为中心,让他受宠在最为显赫的位置上。如此丰厚文化底蕴的神庙,不愧为世界历史上最杰出的建筑艺术的颠峰之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