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行游记 走近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十七)

(2017-10-07 00:05:05)
标签:

网络文魁

西行游记

走近甘肃天水

麦积山石窟

旅游

分类: 旅行随笔
西行游记 <wbr>走近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十七)
西行游记 <wbr>走近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十七)
西行游记 <wbr>走近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十七)
西行游记 <wbr>走近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十七)
西行游记 <wbr>走近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十七)
西行游记 <wbr>走近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十七)

121窟中窃窃私语的佛弟子,第123窟中童男、童女所表现的虔诚,不是苦行者的虔诚,而是在时代思潮影响下的童稚般的真诚和愉悦。所以,麦积山塑像受当地社会环境的影响使其表现了当地的人与情,使佛教造像好像在生活中似曾相识,使人感觉佛国世界的可亲可爱,从而虔诚信奉。麦积山石窟也曾是“有龛皆是佛、无壁不飞天”,但由于多雨潮湿,壁画大多剥落,但仍保留北朝时期的西方净土变、涅槃变、地狱变及睒子本生、萨陲那太子舍身饲虎等本生故事、壁画中描绘的城池、殿宇、车骑和衣冠服饰多具有汉文化特色,反映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尤其是飞天,多彩多姿更具特色,有泥塑、雕刻、绘画以及薄肉塑四种形式的飞天。虽然飞天的故乡在印度,但麦积山的飞天却是中外文化共同孕育的艺术结晶,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国道教神仙融合而成的中国文化的飞天。她没有翅膀,没有羽毛,她是借助云彩而不依靠云彩,只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凌空翱翔的美丽少女,是中国古代艺术家最具天才的杰作。同时,在壁画、雕塑中也同样反映舞蹈、乐器、为研究国古代音乐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西行游记 <wbr>走近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十七)
西行游记 <wbr>走近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十七)
西行游记 <wbr>走近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十七)
西行游记 <wbr>走近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十七)
西行游记 <wbr>走近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十七)

建筑艺术麦积山石窟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洞窟“密如蜂房”,栈道“凌空飞架”,层层相叠,其惊险陡峻为世罕见,形成一个宏伟壮观的立体建筑群。其仿木殿堂式石雕崖阁独具特色,雄浑壮丽。洞窟多为佛殿式而无中心柱窟,明显带有地方特色。

西行游记 <wbr>走近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十七)
西行游记 <wbr>走近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十七)
西行游记 <wbr>走近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十七)

    麦积山石窟群中最宏伟,最壮丽的一座建筑是第四窟上七佛龛,又称“散花楼”,位于东崖大佛上方,距地面经约八十米,为七间八柱庑殿式结构,高约九米,面阔三十米,进深八米,分前廊后室两部分。立柱为八棱大柱,覆莲瓣形柱础,建筑构件无不精雕细琢,体现了北周时期建筑技术的日臻成熟。后室由并列七个四角攒尖式帐形龛组成,帐幔层层重叠,龛内柱、梁等建筑构件均以浮雕表现。因而,麦积山第四窟的建筑是全国各石窟中最大的一座摹仿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洞窟,是研究北朝木构建筑的重要资料,真正如实地表现了南北朝后期已经中国化了的佛殿的外部和内部面貌,在石窟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西行游记 <wbr>走近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十七)

西行游记 <wbr>走近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十七)
西行游记 <wbr>走近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十七)
西行游记 <wbr>走近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十七)
西行游记 <wbr>走近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十七)
西行游记 <wbr>走近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十七)

以上照片全部由网络文魁摄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