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行游记 走近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二)

(2017-09-22 00:05:05)
标签:

网络文魁

西行游记

走近甘肃天水

麦积山石窟

旅游

分类: 旅行随笔
西行游记 <wbr>走近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二)

西行游记 <wbr>走近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二)

西行游记 <wbr>走近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二)

    麦积山石窟,原是一个完整的山体,唐开元二十二年,天水一带发生强烈地震,使崖面中间部分塌毁,整个窟群便分为东崖和西崖两部分。东崖现存洞窟54个,西崖140个。

西行游记 <wbr>走近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二)

    由于麦积山石质皆为紫褐色之水成子母岩,不宜精雕细镂,所以大多采用泥塑和绘画。麦积山塑像,主要题材有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等,尽管各代塑像同处一堂,但并不因袭模仿,而是保持着各自的时代特色,系统地反映了我国泥塑艺术的发展、演变过程。无论是高达15米的巨像,还是只有0.3米的小像,都给人以美感。

西行游记 <wbr>走近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二)

    苏联雕塑家尼·克林杜霍夫在参观麦积山塑像后,激动地说:“北魏和宋的雕塑在我看来是最引人入胜的。它们具有惊人的内心世界,极富表现力的构图和雄伟的形体。”麦积山塑像有数千身,这里只能指出几件较有代表性的杰作,起“窥一斑而知全豹”的作用。

西行游记 <wbr>走近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二)

    东崖造像,最壮丽的是4号窟上七佛阁。7间佛龛里有42尊菩萨塑像,神态庄严可亲,华美而不俗,充满着人间善良、慈祥和世俗的感情。各龛间都装饰着天龙八部的浮塑,面容狞怪而不丑恶,表现了男性的健美、威严、正直、勇猛、坚毅的性格。

西行游记 <wbr>走近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二)


西行游记 <wbr>走近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二)

西行游记 <wbr>走近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二)

西行游记 <wbr>走近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二)

    七佛阁紧接的5号窟,名曰“牛儿堂”。中间龛门前有一摩醯首罗天,站在一只卧着的犊牛身上。这个牛儿,塑造得相当动人:圆圆的眼,顽皮地注视前言,脚虽蟠曲着,却似乎要跃起的样子,松弛的颈上垂着的皮,也象在动着。不仅身形姿态具备了牛的特征,最出色的是把一只犊牛所具有的稚气和活泼表现出来了,当地农人非常喜爱,称为“金蹄银角的牛娃”。在牛儿堂西端有一可容一人通过,长约10米的隧道,门顶刻有:“小有洞天”四个字。

西行游记 <wbr>走近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二)

西行游记 <wbr>走近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二)

西行游记 <wbr>走近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二)

    相传在明朝古历四月初八的一天,秦州有个州官,游麦积山庙会,一时兴起,想从七佛阁的摆渡铁链上,用鹞子翻身的纵跃姿势,游荡到牛儿堂去,居然成功了。可是当他站稳在牛儿堂,定睛向下观看,只见悬崖陡立,山谷人群如同蚂蚁,顿时头晕目眩,腿软抖战,再也不敢迈步了。众衙役只得火速请 来一群石匠凿开了一个小洞,州官才从洞里爬了过来,至今当地还有“鹞子翻身,牛儿堂”的说法。

西行游记 <wbr>走近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二)
西行游记 <wbr>走近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二)
西行游记 <wbr>走近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二)

以上照片全部由网络文魁摄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