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沟通在旅途
标签:
网络文魁人在旅途旅行随笔沟通感想旅游 |
分类: 旅行随笔 |

沟通的信息流表达:信息时间域流——记忆;信息空间域流——宿原;信息时空域流——传播。
在这次赴青海、甘肃,跨进四川北的四十五天旅行中,我俩走进了大量的少数民族地区。互助土族自治县;海北、海南藏族自治州;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河南蒙古族自治县;黄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
所到之处,少数民族同胞对我俩这种自由行方式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但是语言沟通交流仍存在着障碍,多数是我俩听不懂人家的语言,而对我俩的问话,仿佛人家大致能听懂。尤其是在藏人集中的地方,仿佛我俩成了少数民族的同胞,仔细想想,其实就是。
这明显不同于国外,按问路的经验,有些基本的英语会话词汇表达,带上地图,基本就可以问路了。在国外购物,问好价钱,直接刷银联卡就可以了。而在国内少数民族地区刷卡取钱,一是当地农村信用社,二是邮政储蓄银行,其它的银行卡还真是不好使的。
少数民族地区同胞对远道而来的我俩特别热情,有问必答,看着我俩一脸茫然,他们更加热情,甚至连肢体语言也用上了,我俩还是一脸茫然,啥也听不懂。他们说的连自己都开始笑了,我俩也被他们的激情表达所感染,逗的笑开了。看来,笑和高兴的情感交流,在这点上,应该在全世界,表情都是相互沟通的。
佛教徒有一个礼仪,就是五体投地,又称为礼拜、跪拜、顶礼、俗称磕头。中国人喜欢用佩服得五体投地,来表意发自内心的服气。其实,不只是中国人以此表示崇敬,印度、日本、韩国、泰国、缅甸、柬埔寨、斯里兰卡等等,几乎全体亚洲人,在表达自己最崇敬的心意之时,都是用五体投地的方式。已经成为东方文化的一部分,代表着崇敬、谦卑与成熟。
在藏区、在热贡、在郎木寺,在各个藏传佛教寺院,看到藏民五体投地跪拜,满满的虔诚之心,深深地感染着我们。
在热贡藏民的“六月会”,几个村的村民在一起联合表演神舞、龙舞、军舞。在法师的指挥下,男人从老到小,女人从小到未出嫁的姑娘,顶着烈日,翩翩起舞。特别是男青年,嘴上插着口仟,背上插着近百根细钢仟,看着他们认真执着的表演,真的令人感动。他们对神保佑的虔诚,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对藏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努力传承,表达着对当今社会的满意和信任。藏民这种发自内心的虔诚表演活动,只有热贡每年农历六月十六到二十五在各村举行。平日,你无论花多少钱,在其它文化舞台上,是根本看不到的。这种沟通,必须身临其境,才能知识大涨,才能大饱眼福。
在少数民族地区呆的久了,沟通就不再是障碍。听不懂当地方言,我俩会在车站、公园、景区、住宅小区等地方,专门找一些当地老同志、老干部、大学生模样的人问询或聊天,沟通就不是问题。特别是当地已经退休的一些老同志,他们很热情,有时间、有耐心,回答的特别详细。其实,我俩通常问的话题也很大众,一是什么地方好玩?怎么乘车?怎么去?二是有什么当地的风味小吃?在什么地方?
通过有效的沟通,出门不绕路,观景时间就会合理安排。因为同样的景观,在什么时间观看,方能彰显出景区的特色。例如,我们在若尔盖唐克观看九曲黄河第一湾,中午从郎木寺包车出发,下午玩了“花湖”景区,赶到唐克景区晚上六点,上了观景台,太阳晒的依然很厉害。结果,那天晚上太阳到八点钟才下山,而最佳观景时刻,就是太阳下山的一瞬间,霞光照映在白江和黄河水面上,呈现在九曲黄河第一湾水面上的是金光十色,非常壮观。这种景观,呈现时间,仅仅不到十分钟时间,用昙花一现来形容,并不过分。当然,能看到这种景观,代价也是非常高的。从郎木寺出发,四人拼车五百元,花湖景区门票每人一百一十五元(五元保险),唐克景区门票一百四十元(其中门票七十五元、乘坐电梯六十元、保险五元)。有的景区,对六十岁以上老人,每人仅仅优惠十元。
有一种沟通在旅途。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民族历史文化之间的沟通,地域历史文明之间的沟通,人与大自然鬼斧神工之间的沟通等等。人在远方,人在画中,人在话中,人在途中,近在咫尺,沟通在旅行与旅途。(网络文魁原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