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游记
新疆天山天池(三)/网络文魁
按照布局及结构,新疆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分为五个游览区,每区八景,共四十景(部分景点内容较多请点击内链查看)。
【大天池北坡游览区】石门一线、五十盘天、王母脚盆、冰潭银帘、醴泉隐乳、仙女泳池、悬泉飞瀑、鳄鱼吐珠。
【大天池游览区】天镜浮空、镇海古榆、东岸靓女、西岸鳄鱼、南湖黄龙、大湾倒影、瑶池风帆、南山望雪。
【娘娘庙游览区】达摩险径、西王母庙、居仙故洞、达摩禅洞、观音阁址、会仙平台、老子故洞、观佛光亭。
【十万罗汉涅槃山游览区】夜观天灯、顶天三石、马牙石林、铁瓦寺遗址、会仙瑶台、东岳庙址、太虚八卦、白石头山。
【博格达峰北坡游览区】峡谷森林、孜沿毡沟、草甸草原、将军岩画、登山大营、高山砾漠、冰石插花、冰川雪海、石门。
【天池石门】景名为“石门一线”,海拔1500米,位于大天池以北5.9公里处,为一段被三工河古河道切割形成的石峡谷,这道山口是进入风景区的天然门户;峡谷长约百余米,最窄处仅十来米宽,两侧直立的岩壁高逾数十米,形势峻险,仰视见一线天,侧边盘绕三工河水,激流湍急,浪花翻滚,声若雷鸣。(景点历史价值请查看单独词条)
【五十盘】景名为五十盘天,(古)是在石门以下的一处纡回山径经过石门后,从其上的平岗“又一村”开始上天池顶的盘山公路,约五十盘。
【西小天池】海拔1600米(一说1660米),位于主湖(天池大海子)西北,在其脚下西北侧约两公里处,五十盘公路第三盘的右下方,湖水由天池大坝西南渗漏,以瀑布形式注入潭中,并泻入三工河;古称玉女潭,相传为西王母洗脚处,景名为“王母脚盆”,又称小龙潭,因而也称作“龙潭碧月”,池面状如满月,四周有云杉环绕,瀑布如练,水面呈蓝绿色,环境清幽。
【西小天池瀑布】景称为“玉带银帘”(一名“冰潭银帘”),飞挂在过西小天池不远的路右侧,凌空垂落数十米,下泻即形成西小天池;传说是王母娘娘的洗澡水,对面山巅上光绪年间建有六角、尖顶的“观瀑亭”,已毁,今于原址重建有一间闻涛亭,八角两层、红柱、黄琉璃瓦,登亭观瀑别有情趣。
【醴泉洞】为西小天池瀑布的源头,此处似洞非洞,隐蔽难寻,又称“隐乳洞”,故景名为“醴泉隐乳”;泉水从地下涌出,清净甘甜,传说是王母娘娘的醴泉。《史记》卷一百二十三曰:“《禹本记》言:‘河山昆仑。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日月所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瑶池’。”
【东小天池】海拔1860米,位于主湖东北出口处(一说东面500米),在五十盘最后一盘左侧半公里,此池方圆数百米,面积约1万平方米,为主湖池水经天池大坝东端一人工泻水闸跌宕而下汇成;入口和出口都有瀑布,瀑潭相连,北有一泻水口,池水经此下跌200米,形成滚动的瀑布流经三工河峡谷;古名黑龙潭(飞龙潭),传说原是天上仙女的游泳池,后被黑龙霸占成为其巢穴,又传说是西王母沐浴梳洗的地方,故称为“梳洗涧”、“浴仙盆”;环境幽静,水清透底,池水深幽莫测,池周松柏密匝,空间深奥,景色静美;开辟沿东小天池与瀑布的游步道后,拓展了游览空间,丰富了游赏内容,惜几处观景亭、桥在数量、选址与造型上不够完美。
【东小天池泻水瀑布】景名为“悬泉飞瀑”(一曰“悬泉瑶虹”),位于东小天池北岸,断崖峭壁高近百米,称“百米崖”,每逢春末夏初冰雪消融,池水上涨并经此泻漏下跌,形成近百米高的滚动瀑布并流经三工河峡谷,飞溅直下,水声如雷,若逢阳光折射,则彩练当空,气象万千,有诗云:“珍珠数泉悬半空,银链高挂雾蒙蒙。烟水漂渺娇阳艳,长虹飞架青峦中。”
【东小天池源头瀑布】景称“鳄鱼吐珠”,与“冰潭银帘”、“悬泉飞瀑”合称“天池三瀑”;翻过东小天池南面的山头,即达大天池北岸,是一座由古冰川终碛垄及山体崩落物迭加堆积而成的巨大天然堤坝,高289米,整个大坝似一条鳄鱼尾巴,故称“鳄鱼坝”,天池水经大坝东首建有的人工水闸“鳄鱼闸”下泻,形成一条10来米高的瀑布,水溅“黑龙峡谷地”,汇成山涧溪流,北流不远形成一潭,即东小天池。
署名照片均由网络文魁摄影
加载中,请稍候......